共享汽车:围堵千亿商机 吸睛容易吸金难
来源:北京商报|0 | 2017-08-01 09:36:40

继网约车、共享单车之后,汽车分时租赁(以下简称“共享汽车”)有望成为出行领域另一个待掘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手机开关车门、随时自助取还汽车等用车场景实现成为可能;大城市对车辆规模管控、数量限制与人们持续走高的用车需求之间的痛点,为共享汽车生根发芽提供土壤,汽车制造企业、互联网创业企业、租车企业等纷纷布局该领域。

不过,在共享汽车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依然面临着运营成本高、用户体验差等痛点,同时,行业乱象频出,部分企业停运、倒闭等一系列难题让共享汽车市场再次蒙上阴影。如何创新模式,突破困境,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新模式:吸睛容易吸金难

共享汽车亦被称为汽车分时租赁,其中包括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两种不同业务。与传统汽车租赁模式不同,共享汽车的主要特点是用户可以使用手机在任何时间自主完成订车、取车、开关车门、还车业务,用户租车完全实现无人化服务。同时,与传统汽车租赁半日租、日租、月租或年租的计费方式不同,该种汽车租赁模式按照“里程+时间”计费。用户在使用不同共享汽车品牌时需要下载相应品牌的App,少数品牌可以实现微信端下单取还车。下载App后,大部分平台都需要交纳押金,押金约在500-1500元,同时,用户还需向平台提供身份证、驾驶证信息以及个人照片等。

入局共享汽车领域的企业众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40余家共享汽车企业,运营约4万辆共享汽车,其中北京市场拥有共享汽车平台约30家。除个别品牌和个别区域之外,北京市场上的汽车共享仍采用网点取还车的方式,其中部分规模较大、网点和车辆较多的品牌已经实现跨区域、异地网点还车,另有部分品牌可实现一个或几个区域内任意地点还车,此外,也有极个别企业可实现北京城六环内任意点取还车,并通过车辆接力和自有运营人员维护运营的方式实现车辆在城市各个角落“流动”。

共享汽车独特的新玩法,方便且较私密的用车场景,让该种分时租赁模式自出现开始便受到消费者热捧。根据北商研究院发布的《共享汽车消费报告》显示,在北京市场,62.94%的受访者使用过共享汽车。剩余四成未使用过共享汽车的受访者中,88.89%的受访者期待使用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的火爆发展也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注意,6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鼓励分时租赁汽车发展,并针对运营企业、用户都提出了相应的监管要求以及鼓励政策。不过,与出行领域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市场不同,共享汽车领域目前尚未有资本大鳄入局。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北京市场拥有的约30家共享汽车平台中,只有个别企业获得4000万元左右的融资,另有部分平台背靠车企巨头,并采用独立运营方式,但仍未有融资消息曝出。

大困境:模式重 运营难

事实上,即便是大型的汽车公司或者行业巨头来做共享汽车也并不握有绝对胜算,巨大的前期投入,以及看似不可把控且持续上升的运营成本让不少出行巨头望而却步。

某出行领域巨头的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被业内人士看做是出行领域的巨无霸,因此更有可能率先抢占共享汽车市场,不过,直至监管政策已经开始强化监管,公司依旧未对该领域有任何布局。该人士称,共享汽车模式过重,前期需要大量采购汽车或相关牌照资源,若采用自营模式成本高企,若采用平台模式,一方面目前该领域尚无巨大需求,没有核心流量入口,平台运营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共享汽车是重服务业务,行业发展初期或是烧钱补贴,或是让用户获得极致体验。如果平台化运营,很难对终端服务状况做到把控,服务质量难有保障。

有行业从业人士指出,共享汽车行业一直以重模式出名,几千万元的投资很难改变一个平台在市场上的地位。而目前共享汽车市场尚无资本大鳄入局,获得巨额融资者甚少,在等待资本风口到来的同时,对企业的造血能力是巨大的考验。

目前大部分共享汽车品牌旗下车辆由租赁公司提供,汽车租赁就成了企业成本的头号难题,根据统计,1万辆车需要10亿元级别的资产,而消费者的大量需求使企业前期必须用大量资金购车。另外,许多企业为提升用户体验,努力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取还车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要付出增加人员运营成本的代价,加上后期车辆的维修、保养,停车费用的支付,企业承担的高额成本时刻考验着企业自身的运营与造血能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