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中国话剧表演教学已到最危机时刻
来源:北京晚报|0 | 2017-08-30 09:30:51

冯远征,北京人艺演员,在戏剧舞台上和众多影视剧中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今年55岁的他,正是一个实力派演员创作的黄金时期。如今,冯远征除了演员身份,还肩负着更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仅一直在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担任表演教学任务,而且从今年开始担任北京人艺演员队队长。在多次的讲课和座谈中,冯远征都谈到对当前话剧表演及教学的看法,在最近北京人艺艺术博物馆的讲座上,以及冯远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强调了这些观点:“从几年前开始,我无形中有了一种责任感,开始意识到人艺要延续辉煌,就得有人站出来告诉年轻人该怎么做。年轻人只要有收获,我再累也值。”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不少人都在盘点、纪念和颂扬着中国话剧这百余年来的发展和成绩,然而冯远征却表示:“中国话剧以及表演教学,已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现状是萎缩的负生长的

有一种说法,表演在世界上分为三大流派,一个是在中国已经流行50多年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另一个是源自德国布莱希特的表演体系;还有一个就是来自我们中国梅兰芳的梅式体系。然而冯远征却一语捅破了这个“传说”:“我去德国留学的时候,跟德国人说我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流派的,问他是哪个流派的?我以为他会说‘我是布莱希特的’,但他很疑惑地看着我,说不知道。后来我才发现在欧洲没有这些表演体系。为什么全世界那么多教表演的学校没有一个学校教布莱希特体系?为什么中国400多所大学有表演系,没有一个学院表演系叫做中国戏曲的梅式体系?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三大表演流派,而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臆造了三大体系。”

对长久以来一直被北京人艺甚至整个中国表演艺术行业奉之为经典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方法”,冯远征也有自己的看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影响了中国的表演教学和观念,以至于每一代人都说我们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但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现在在中国是什么状态呢?我个人认为是萎缩的、负生长的。原因很简单,上世纪50年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来到中国教学,他的学生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那学到了多少?也许有70%。那我们第一代学生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那里学到了多少?再下一代学生学到多少呢?这样一代代打折扣下来,中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现在是什么状态呢?我认为是负数。”

在冯远征看来,很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研究者只是通过几本著作进行分析,然后写写论文,“有多少专家是通过自己实践、总结、去深入的研究呢?”而冯远征自己有幸从1986年开始接触到了来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后一拨学生、波兰的格洛托夫斯基的方法,“格洛托夫斯基从来没有自己写过一部专著,他认为‘只要落到纸上的东西,就是过时了’。格洛托夫斯基发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很多东西是落后的。他想寻找新的方法,作为一个表演方法的探索者,他在不断的往前走。其实表演教学也是这样:应该不断地探讨,不断地去更新,不断去寻找一些新的方式方法来改变我们。”

面对中国话剧的现状,冯远征表示:“我们这些年有很多老艺术家退休,我们也面临着接班的问题,怎么办?从根上说,我们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了,需要我们去把基本功的东西恢复起来,需要我们重新理清对表演的认知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到世界上不仅仅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所谓的布莱希特,有梅式体系,还有更多我们不知名的用自己的生命探索表演艺术的人。”

大学教表演的老师

绝大部分不会演戏

“很多人都在抱怨现在的年轻演员好像没那么好了,什么原因?一个是浮躁,这是社会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即便是在上戏、中戏、电影学院等各个艺术院校里做讲座,冯远征也毫不讳言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直接就说:“现在中国的表演教学一塌糊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