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伟宾
近日,100名来自全省福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在郑州参加了全省福利机构儿童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实务培训班。他们现场聆听省内外高校、康复研究中心和福利机构专家的精彩讲解,学习社工、特殊教育和康复等方面的服务技能,以提升服务特殊困难群体的水平。
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和县级社会福利中心等社会福利机构,是孤儿、弃婴、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和孤老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的家园。近年来,我省不断建设和完善社会福利机构,努力兜住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底线,真正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社会福利机构变身温馨家园
11月6日,开封市儿童福利院1号抚育室内,6名孤儿正开心地玩着玩具;爱佑·新生开封儿童养护中心内,来自省内外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得到精心照顾;开封市救助管理站院内,20多名受助人员喊着口号跑步……占地230多亩的开封市社会福利园区,是全省第一家实现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救助管理站等社会福利机构集中建设和管理的园区。
这个让特殊困难群体得到家庭式关怀的园区,是我省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和完善,使越来越多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据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李经宇介绍,我省累计投入省级以上扶持资金4.4亿元,支持建设23个市级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床位共计8000多张,集中供养人员近6000人。同时,全省123个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已基本建成,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实现全覆盖。
服务由补缺型转向适度普惠型
今年13岁的小勇(化名)生活在洛宁县儿童福利院,在福利院附近的小学就读,他上学的辅导书籍费、寄宿费以及衣服被褥等都由福利院负责。“叔叔阿姨对我很好,这里就是我的‘家’。”小勇说。
小勇并非孤儿,入院前一直和爷爷生活,爷爷年迈,照顾不了他。2011年,洛宁县儿童福利院将救助范围从孤儿扩大到困境儿童,次年小勇就在福利院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社会福利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对象从孤儿、特困人员向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等群体拓展;提供的服务由过去以养为主,发展到现在开展特教和康复教育。
李经宇说,我省将通过3~5年的努力,把各地社会福利机构建成集养育护理、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矫正、休闲娱乐和短暂接收(收留)为一体的专业救助和福利服务机构,让更多特殊困难群体有个安稳的“家”。(记者 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