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催生新职业 年轻人就业时面临更多样化选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0 | 2017-11-22 10:24:09

私人旅行线路定制师、度假房产咨询师、电竞游戏指导、运动治疗师、时尚买手、共享单车运维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络媒体高级编辑……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大发展,各种新兴职业蓬勃兴起。年轻人就业时面临更多样化的选择。

就业新思维

2018年校园招聘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群“95后”毕业生的眼里,薪水、稳定性早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考量点,“有趣”成为他们选择职业时的重要指标。

互联网时代的就业思维早已转变。调查显示,“95后”最向往的职业排名是:网红、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和cosplayer(角色扮演玩家)。“95后”选择创业的人群中,46%的人会选择海淘、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尤以北京、深圳、广州三地的毕业生为最。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上升了2.43,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数据表明,三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CIER指数仍排名第一,由二季度的9.06上升为该季度的12.62,原因在于该行业的招聘需求人数上升了31.7%。

“95后”作为职场新力量,其就业观的变化,折射出全新的时代心态。

早在2016年11月18日乌镇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来自西班牙的卡罗琳娜·依叶表示,人们必须提升青年人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竞争力,帮助他们融合新的学科,包括机器人制造应用学、编程以及3D打印等新型学科。因为在12岁以下的孩子中,65%的人未来从事的职业都将是现在没有的。

职业新规划

思维的转换带来了职业规划的转变,由此催生了许多新职业。作为一名“旅行发烧友”,李玉(化名)选择在网络上向游客出售旅游攻略,从路线规划到酒店预订全部囊括,各种问题详尽解答。这样的私人定制服务近来渐成风气,“私人旅游定制师”身价也水涨船高。李玉只是互联网对青年人职业规划影响的一个缩影。

不仅中国如此,在很多美国年轻女孩的眼里,“IT girl”(时尚女性)就是一个让人心动的职业。随着社交网络的风靡,众多的“平民女孩”凭借时尚的穿搭、优美的身形在Instagram(照片墙)、Flickr(雅虎网络相册)等图片分享网站上获得了大批拥趸。作为平民偶像,这些女孩随之成为各大时尚品牌的宠儿,成为“时尚买手”。作为一名“时尚买手”,除了在网上发美照,还必须对时尚潮流有着敏锐的“嗅觉”,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流行风向,以获得最新的时尚信息,准确把握住流行走向,同时要求对面料、色彩、服装生产乃至国际贸易的知识有精深的了解。

对于“95后”甚至未来的“00”后,就业方式都展现出了与传统就业市场天差地别的特征,而这一切,与“互联网+”不无关联。

经济新动能

新业态产生新经济,新经济促进新动能,新动能转而推动新职业的出现和发展。作为滋生新职业的沃土,互联网经济规模逐年走高,带给人们更多的互联网红利。

打开某知名招聘网站,搜索“北京+电商工程师”这一关键词,随之出现海量信息,薪酬1万元到3万元不等。互联网经济催生出的新行业让众多年轻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大数据”则让网络舆情分析师成为了香饽饽。他们活跃在许多企业以及专业学术机构中。他们每天浏览成百上千个网页,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热门话题如数家珍,熟知网络流行语和热门段子,迅速把握热点,准确分析舆情,预测舆情走势,有效化解危机。

除了网络舆情分析师,外卖骑手、短视频创作者、网络直播都已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真正“崛起”。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经济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达到14707亿元,同比增长28.5%。专家预计,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规模将会在2030年突破100万亿元。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更多的青年人在互联网领域深耕,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催生新职业,显示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互联网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