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取暖没事,但做饭的气不够用了”,12月7日,一位保定市民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大概是从10天前开始,听说有关部门正在调气过来,但好像要一个月后才会好点。
入冬以来,天然气价格暴涨,LNG(液化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扬至历史新高,华北等地区的“气荒”现象此起彼伏,人们纷纷在问,中国的能源供应怎么了?
危急之下,中央有关部门重拳出手,在发改委组织各省份召开告诫会之后,环保部近日下发特急文件,提出“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目前,政策效果已经初步显现,LNG市场开始小幅降温,来自行业机构卓创的数据显示,12月6日的LNG全国标杆价格为7191元/吨,下跌0.73%。
多部门重拳出手,天然气价格迎拐点
12月7日,一封来自环保部《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的特急文件在网络流传。新京报记者从行业人士处确认了文件真实性。
该文件提出,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提出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此前,文件中涉及的京津冀、河南、山东、陕西等城市今冬都在大幅度推进煤改气。
此番煤改气政策突然生变,源于近期天然气市场的异动。
12月1日,液化天然气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历史新高,报价者是黑龙江大庆中瑞燃气公司。公开数据显示,大庆中瑞的挂牌价比11月30日猛涨了1400元/吨。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11月中旬以来,国内多个地区相继公布限气政策,缺气区域主要为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天然气价格上调幅度约10%,个别地区上调幅度达15%。另外,华北地区LNG价格已在8000元/吨以上,涨幅超过60%,个别厂商报价高达9400元/吨,创历史新高。在媒体公开报道中,“气荒”一词频繁出现。
回溯近年状况,“气荒”并非首次出现。
就在2016年,由于遭遇严寒天气,北京的用气量急剧攀升,出现过一次短暂的“气荒”,不过最终有惊无险。然而,这一次,“气荒”动真格的了。
11月底,河北省决定启动全省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11月28日零时起进入全省天然气供应Ⅱ级预警状态(橙色预警)。橙色预警为严重紧张状态预警,河北全省供需缺口达10%-20%,并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正是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背景下,环保部下发了上述文件。事实上,近期发改委、商务部也对气荒问题比较关注。日前,各地发改委已经密集召开价格告诫会试图稳定天然气市场。
比如,山西政府官网公布,省价监局近日召开液化天然气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会议提醒告诫各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要依法诚信经营,加强价格自律,提出“六不准”,如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得达成垄断协议等。
随着多部门重拳出手,LNG价格开始应声回落。卓创数据显示,在12月1日创下7236元/吨的高点之后,LNG价格开始小幅回落,12月6日,全国LNG标杆价格下跌至7191元/吨。
突然冒出的煤改气增量
在此番气荒和国家政策出手背后,是国内天然气供应短期内出现不小缺口。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方,增量超过330亿方,同比增幅达到17%。这个增量和增幅,相当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消费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三大石油公司上报数据,今年,全国天然气总缺口超过113亿方,2021年缺口超过300亿方,届时,用气高峰时段每天的缺口可能就达到2亿方。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认为,价格的上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天然气市场资源的供不应求。出现供不应求现状的主要矛盾是天然气上游供应不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下游需求。当然,目前国内天然气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恶性竞争以及垄断经营等问题时有发生,不排除各利益相关者博弈下导致的天然气供应短缺。
对于这一缺口,国内最大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已经早有预料。
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今冬明春供应北京市、河北省的计划量为121.6亿方、50.2亿方,增幅分别为13.4%,57.9%。与去年相比,向河北省增加供应18.4亿方,主要用于锅炉煤改气、村村通改造和石家庄热电九期投产。向河北的天然气增加量占京津冀地区总体资源增量的55.2%。
但“煤改气”的快速推进还是超出了预期。
“计划之内的煤改气,基本可以得到天然气的保障,让人措手不及的是那些突然冒出来的煤改气增量”,中石油在发给记者的一份材料中表示,今年作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年份,各地纷纷加大“煤改气”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地位。为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就煤改气规定了量化指标,而地方政府煤改气的数量早已超过了量化指标。
2017年,河北省下达的煤改气计划为居民煤改气180万户,锅炉煤改气4500蒸吨。但实际情况是居民煤改气预计完成260万户,锅炉改造11700蒸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指出,推行“煤改气”的主要立足点是减少环境污染,是实现雾霾治理、清洁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煤改气”的大方向是对的,而目前天然气的短缺则是当前必须克服的难题。
工业用户与居民用户“争气”
除了爆棚的煤改气,其他工业用户对天然气的“胃口”也在迅速攀升,如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今年的同比用量均超过过去3年的增量之和,出现了工业用户跟居民用户“争气”现象。
公开信息显示,天然气使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和工况企业四个领域。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城市燃气行业同比增长13%,发电行业同比增长28%,化肥化工同比增长25%,工矿企业同比增长21%。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方,增量超过330亿方,同比增幅达到17%。这个增量和增幅,相当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了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
气荒暴露出来了储运设施设备(主要是管道和储气库)建设的短板。目前,我国的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还不到60亿方,仅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左右,而在一些天然气利用大国,这一比例普遍达到12%以上,如美国是16.8%,俄罗斯15.8%,德国27%,法国接近30%。
多家气田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天然气涨价潮此起彼伏,以至于被称为气荒,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于宝东认为,这主要是受宏观经济趋稳向好、气价较低、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北方清洁供暖以及政策集中配套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显著回暖,进入冬季以来增速更快,致使我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大于天然气供应的增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因此,要维持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增加供给。
卓创分析师冯海城也认为,“在天然气消费需求保持旺盛的情况下,为了市场平衡稳定,增加供应就成了必须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石油在发给新京报记者的一份材料中称,目前其管存及LNG罐存已达警戒线,为保障管网安全运行,保障辖区内的居民用气,中石油已经采取多项措施。
目前,不少气田也步入了满负荷生产状态。12月3日,青海油田天然气日产量攀升至1870万立方米。涩北、东坪、马仙三大气田比去年同期提前10天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LNG市场成为焦点
在加快产能释放的同时,跨地区调配天然气已经正在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