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盘后协议转让唱主角 二级市场活跃性待提高
来源:中国证券报|0 | 2018-02-07 09:06:09

交易新规落地以来,承接“大宗交易”功能的盘后协议转表现突出,成交额占到新三板市场总交易的7成。业内人士表示,盘后协议转让能有效补充当前新三板盘中流动性的不足,而构成二级市场主体的盘中交易的活跃性仍待提高。

流动性待释放

新三板交易新规推出之初,集合竞价的引入被认为是最大的亮点。但从新规落地以来市场表现看,集合竞价板块盘中交易观望情绪浓厚,整体表现平淡;而盘后“大宗交易”反客为主。分析人士指出,盘中与盘后交易量的倒挂,与新三板当前所处发展阶段有关。在目前交易制度下,新三板一级市场交易规则趋于完善,但二级市场流动性还需要通过诸多配套措施来挖掘。

安信证券新三板诸海滨团队指出,现阶段新三板“大宗交易”额占比高达60%之多,体现出明显的一级股权市场特征。回顾海外市场可对比案例,纳斯达克市场在初期时大宗交易占比曾达到全市场的30%。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大宗交易占比份额逐渐下降直至15%。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新三板大宗交易占比降落至30%,或成为市场交易走向成熟的标志。

“不能忽视新三板二级市场的交易作用。”付立春认为,“大宗交易”在新三板市场呈现主导地位,与市场自身特殊性相关。目前新三板的投资者门槛比较高。对于这些投资者而言,在一级市场交易或者大宗交易,占比本身就相对较高,在二级市场的日常交易规模相对较低。从目前情况看,新推出的盘后协议转让对一级市场定增融资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而盘中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仍需要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促进。

“新交易制度对于形成公允价格的作用逐渐显现。不过,目前新三板合格投资人数量少,交易账户少,交易不够活跃。”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认为,盘后协议转让活跃度远超盘中集合竞价交易量,与新三板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关。一方面,盘后协议转让中相当部分是过去的盘中“手拉手”交易的延续。另一方面,目前没有足够多的交易对手参与定价,对集合竞价产生的价格仍缺乏认可度,更愿意通过线下协商的方式确定价格。随着集合竞价参与人数增多,盘中的交易量有望逐步释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