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新学期开学之际,湖北宜城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检察官走进宜城市南街小学,通过和学生现场互动、情景剧演示、面对面讲解的方式,教孩子们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教育主管部门将不定期检查,形成武汉全市教育机构的长效机制
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事件,湖北武汉将开始进行制度层面探索。
2月1日起生效的新版《武汉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对包括未成年人担任网络主播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重新规定。除此之外,新条例明确提出,教育部门应当在学校组织成立由教育部门、学校、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派出所、基层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和家长代表组成的校园欺凌处置工作小组,建立处置预案,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等,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昨日,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各学校收到文件之日起,将开始校园欺凌处置工作小组建设,“规定为强制性规定,各学校将陆续建立处置小组,教育主管部门将进行长效化检查”。
未成年人担任主播需监护人同意
重新修改后的《武汉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下称《条例》),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目前已经印发至下属各学校。
与此前的版本相比,《条例》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保护中的一些新问题,以及盲区,重新进行了细化。例如,《条例》首次单独设立“家庭保护”一章,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学习科学的教育监护方法,为未成年人提供人身安全的保护。其中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未满十二周岁未成年人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不得让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不得将未满八周岁未成年人单独留在车内”。
除此之外,针对频发的未成年人担任视频主播事件,《条例》规定,视频直播网站聘请未成年人担任主播,或者为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册通道,应当“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另外,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发现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或者接到相关投诉经查证属实的,“应当立即停止信息传播、保存相关证据、删除不良内容并上报网信、文化、公安等部门”。
在新修改的《条例》中,将残疾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弃婴等纳入特殊群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