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博纳的今天是一张张电影票攒起来的 中国电影未来可期
来源:新华网|0 | 2019-10-11 10:42:26

从1999年到2019年,中国电影走过了相当重要的产业化进程,无论是票房还是制作质量,亦或是观众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成就的背后,是一次次的历练,是一点点的探索,是从业者的努力和付出。

作为经历了这完整的二十年的博纳影业来说,见证了中国电影的低谷,也参与了中国电影的辉煌。1999年,于冬创办博纳影业。初创时期的博纳,不过一家小小发行公司。今天的博纳,成为电影行业的引领者之一。用于冬自己的话说,过去二十年所走过的,是“艰辛之路”,更是“发展之路”。

于冬是北京电影学学院发行管理系的毕业生。1994年他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北影厂工作。很快,他就凭借着勤奋努力和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时任北影厂厂长韩三平的欣赏,成为了北影厂最年轻的科级干部。

那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不足8亿元,国产电影更是寥寥。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电影票房增长数十倍,国产电影更是佳作频出,爆款迭现。作为见证了中国电影成长的老资格电影人,于冬坦言,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同时也离不开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博纳影业的发展壮大,则得益于一直以来坚守主营业务、坚持走在市场前沿,以主流商业大片积极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实现盈利和业务增长。

“博纳的今天,靠的是一张张二十块、三十块的电影票积累起来的。”于冬说。

博纳的发展靠的是坚实的积累,所凭依的更多的是自身滚动发展所产生的内生动力,而非外部资本运作。所以即使在大部分人都叫冷的“寒冬”,于冬看起来依旧胸有成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于冬看来,中国电影未来10年的发展,会催生出世界排名前十的电影公司。这样说并非没有依据,他指出美国电影市场过去10年没有增长,而中国在去年9.6%的增长,远高于国际电影市场百分之一点多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电影市场有望成为世界电影的发展引擎,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影响力。

创业期迎来政策红利 博纳道路开启

1999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开端。正是在这一年,于冬作出了从中影辞职的决定并创办了博纳。

彼时的于冬,带着由几个人组成的小团队,从低成本电影入手,发行了一系列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留下影响的作品。博纳主导发行的第一部影片,是黄建新导演的文艺片《说出你的秘密》,凭借着对发行市场的熟悉,博纳取得开门红,于冬也赚到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桶金。

2001年,博纳作为民营公司迎来了政策红利。民营公司被允许独立出品电影,投资人开始拥有著作权。与此同时,民营公司还赢得了参与国产电影发行的资格。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博纳获得了当时的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个民营发行公司牌照,也开启了博纳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在这一年里,博纳发行了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我的兄弟姐妹》,接近2000万元的票房,为博纳带来丰厚的回报。2002年,博纳发行的商业电影《天脉传奇》,取得3000万的票房,全年票房排行榜第三名。

连续在发行领域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博纳重影片质量的理念,也进一步提升了博纳对电影市场的信心。于冬的务实,在博纳发展的前期得到了彰显,也为博纳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基础。

借力成熟市场 与香港电影深度合作

从《天脉传奇》开始,博纳开启了与港片合作的发展历程。香港电影依托地区优势,经历了八十年代黄金时代,为香港赢得“东方好莱坞”之称。但在90年代末期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之后,香港电影进入了低迷期。越来越萎缩的香港市场,让香港电影人开始关注广阔的内地市场。于冬透露,在两部电影连续取得票房佳绩之后,博纳在香港电影圈内开始建立起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找到了博纳。从2003年到2010年,博纳发行了一百余部香港电影,几乎包含了进入内地的香港影片的七八成之多。

成绩的背后,是于冬和他的团队对专业制作精神的坚持,对市场和观众的尊重。凭借着初出茅庐所取得的亮眼成绩,于冬在国内建立了影响力的同时,也得到了西方媒体的关注。2010年,《好莱坞报道》将于冬称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同一年,博纳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于冬的创业之路,堪称硕果累累。他的成功,也充分证明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重要意义。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内地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博纳也开始从发行香港电影向投资和预购香港电影转变。在拿到出品权之后,博纳参与到全球发行的市场中去,并与大批香港导演、演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凭借与香港电影合作的丰富经验,于冬总结香港电影北上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卖片,将内地作为纯粹的发行市场,版权并不发生转移。第二个阶段是香港资本开始进入内地投资拍片,版权开始属于内地公司,然后通过香港面向全球发行。在这一阶段,博纳也会在香港进行电影投资,拍出了诸如《窃听风云》《澳门风云》系列等影片。如今,香港电影北上正在经历第三个阶段,即大批香港导演在内地安家、办工作室,并面向全球进行电影制作。博纳影业也开始了从接受香港电影文化输入到着手进行文化输出的进程。围绕内地的故事、题材,配备香港的制作人和拍摄团队,已经成为了电影市场的主流。

聚焦主旋律电影商业化 接新时代地气

如果说1999年到2009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摸索阶段,那么2009年到2019年,便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快速实现的10年。在过去十年间,博纳在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方面取得了获市场追捧、受观众认可的成果。

从《智取威虎山》开始,博纳影业开创了主旋律电影的新拍法。在筹拍《智取威虎山》期间,导演徐克提出了包括3D技术应用在内的诸多思路,与于冬想要重拍经典的想法一拍即合。无论是林海滑雪还是打虎上山,都能够凭借技术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智取威虎山》当年一经上映,口碑票房双赢,观众们惊讶于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做得这么“好看”。

此后,博纳影业又拍摄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实现主旋律电影的一次又一次突破。在将商业电影元素融入传统故事结果的过程中,电影形成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跌宕起伏的故事,丰满鲜活的人物,冲击力十足的视觉,给观众带来了更新鲜的观影体验。

说到对主旋律电影的重新开发,于冬有着丰富的个人见解。在他看来,电影创作归根结底是塑造人物,过去的主旋律电影在人物塑造上以高大全为特点,但博纳在主旋律电影中,会让人物有缺陷、有不足,从而将人性与精神融入人物塑造中去。在博纳的几部主旋律商业电影获得成功之后,于冬承认博纳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赋予了主旋律以新的生命。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博纳推出了“中国骄傲三部曲”系列电影。三部曲中的《烈火英雄》改编自鲍尔吉·原野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展现消防员真实救火工作。《决胜时刻》则是博纳影业继《建军大业》后推出的又一部史诗情怀巨制。《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川航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改编,向社会传递出崇尚英雄精神、传承英雄精神的正能量,并提倡学习英雄机组忠诚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

“中国骄傲三部曲”分别在今年八、九、十这3个月推出,形成串联之势,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不俗表现。其中的《中国机长》在国庆档上映,短短七天时间,实现单日票房三连冠,累积票房突破20亿的佳绩。截至10月10日,三部曲票房将近40亿,《中国机长》和《烈火英雄》均进入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

三部主旋律电影,聚焦不同时代的英雄、楷模、大事件,以商业电影的手法去拍摄主旋律电影,从而更好地传达中国精神,影响更多年轻人。

“中国骄傲三部曲”的推出,也体现了博纳在主旋律题材操作上的纯熟。

影视“寒冬”博纳不慌 中国电影未来可期

2019年的电影市场表现并不好,许多人认为影视行业正在经历寒冬。而向来善于把握大形势的于冬,在对待当前局面时,显得格外理智,他坦言过去许多年,在金融资本入局的推动作用之下,电影行业出现了盲目扩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影行业的虚假繁荣。有数据显示,所有完成拍摄的电影中,有60%以上没有进院线,毫无疑问,电影行业产能过剩。中国电影也需要积极地“去产能”,将优势资源集中到有效的传播中去。

“中国电影人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600亿票房的庞大市场,在规模上无限接近北美市场的同时,要看到我们已经远远甩开日本。越来越高的票房背后,是观众越来越高的观影需求。只有不断拍出更多高质量影片,不断聚焦当代记忆,才能够留下更多反应时代的优质作品,也才能够实现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于冬信心满满,并继续秉持专业第一的理念。

尊重专业之外,于冬更是不缺前瞻性的视野。他认为在当前环境之下,中国影视企业要把自己的发展定位到全球市场中去,要放眼世界谋求发展。无论是年产故事片还是荧幕数量或是票房收入,中国都已经成为电影大国,但距离成为电影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电影人要从提升中国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和强化中国电影对外传播能力两方面入手,不断推动电影强国的到来。

本着“做全球生意”的理念,博纳计划以国内“春节档”为基础,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春节档”,通过在不同国家同步发行春节档作品,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可以说,博纳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于冬本人对专业的尊重,以及对市场的把握,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将会继续带领着博纳为中国电影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