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新一轮“烧钱大战”试图烧出什么?真能换发展吗?
来源:解放日报|0 | 2019-12-25 14:22:19

久违的“电商烧钱”大战再次亮相: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近来纷纷推出“百亿补贴”,宣称以平台补贴的方式打造“全网最低价”。其中,5月就提出“百亿补贴”的拼多多表示,围绕元旦、春节所进行的年货节促销,覆盖衣食住行各类产品;在“618”期间加入战局的京东也没落下,在“双12”启动新一轮百亿补贴,涵盖“双12”“年货节”等多个节点;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最后入场,但来势汹汹,每天主打数十个“爆款低价产品”,且将延续至春节前后。

电商平台如此短兵相接的价格战已是好几年前的事。此次硝烟再起,最大的原因或许在于中国电商市场正面临发展瓶颈。不论是老牌平台还是行业新秀,为了突围,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烧钱模式。

“百亿补贴”是真的吗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各家电商都宣称“百亿补贴”,但“百亿”到底在哪段时间内补贴完,并没有公布;事实上,也没有机构对平台的营销金额进行监督。

那么,“百亿补贴”是真的吗?消费者感受或许能回答。记者比较相关产品发现,享受补贴的产品有一定价格优势。以苹果手机iPhone 11(128G)和戴森吹风机为例:前者的市场售价为5999元,经电商平台补贴后,售价约4800元;后者的市场售价在2990元,补贴后约1900元。

虽然各家平台都称“全网最低价”,但记者研究后发现,只有掌握不同平台游戏规则,才能享受最低价。比如,聚划算每天数场“限时抢购”中的产品价格较为优惠,但“过期不候”,错过就不是“全网最低价”;拼多多有不少产品持续享受“百亿补贴”价格,但最便宜的价格需要用“整点抢券”等方式实现。此外,不少平台都围绕生鲜产品做补贴,但采购渠道不同、品牌规格不同,所以相关产品享受“百亿补贴”后是否为“全网最低价”,很难判断。

“‘百亿补贴’的优惠,与‘双11’游戏规则一样,需要用户‘用时间换金钱’。”某平台工作人员透露,公司为“百亿补贴”确实投入了资金,但补贴不仅为提高销售额,也是为提高平台对用户的黏性。因此,“全网最低价”不会轻而易举地让用户得到,仍会设置一些门槛。

平台为什么要“烧钱”

平台到底花了多少真金白银?比起笼统的“百亿补贴”一说,各电商的财报或许更有说服力。

根据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总运营支出为84.7亿元,其中销售与营销支出为69.1亿元,较去年同期32.3亿元增长114%。京东花的营销费用也不少,第三季度营销成本为44亿元,同比上涨7%,主要用于促销及补贴等活动的推进。

TMT行业分析师唐汹指出,从目前的营销节奏看,各平台营销投入离“百亿”还有距离,但确实花了不少钱,目的是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在面向消费者方面,中国电商经过数年快速发展,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红利已基本消耗完毕,三四线城市及更低的下沉市场被认为是新空间。在挖掘这部分消费者上,拼多多率先打开市场;阿里巴巴和京东也不愿错过,纷纷用“百亿补贴”助力旗下的聚划算、京喜等平台打开下沉市场。同时,不同平台的“百亿补贴”有侧重点,为的是留住老消费者。“拼多多‘百亿补贴’中有不少高价产品,因为之前很多消费者在拼多多上买的是低价生活用品,而平台通过补贴高价产品,可潜移默化地改变老用户在购买高价产品时的习惯。”

此外,吸引商户是电商平台为了未来发展蓄势。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平台与商家合作推出定制款,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平台上商品的丰富度,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是向商家“喊话”:“来我们这做生意,我们这里的消费者多。”

“烧钱”真能换发展吗

从公开数据来看,“烧钱”对电商平台提高吸引力有正面作用。阿里巴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190亿元,同比增长约40%;京东净收入为1348亿元,同比增长28.7%;拼多多总营收为75亿元,同比增长123%。从用户数量变化看,阿里巴巴在今年第三季度的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跃用户达7.85亿,较今年6月净增3000万;京东在第三季度有超过70%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市场,今年9月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6%;拼多多在第三季度中活跃买家数达到5.363亿,同比净增1.508亿。

但“烧钱”带来的高速发展有风险。唐汹分析,拼多多营收增幅虽超过其他平台,但其营收基数低。而且对比运营支出,拼多多在第三季度还是亏损运营,而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净利润都为正。现有的数字只能说明拼多多确实飞速发展,但如何维持这一速度,值得思考。

“我们在三家平台的‘百亿补贴’中都获得了销售额增长,但还没想好未来会加大对哪个平台投入。最理想的方案是根据不同平台特点进行差异化经营,这才是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多赢。”某商户负责人林女士觉得补贴只是刚开始,不论平台和商家都要进一步研究消费者特点,提高产品针对性,增强消费者的黏度。(记者 任翀)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