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重启48天:新规致部分车主不愿接单 太过繁琐
来源:证券日报|0 | 2020-01-08 11:08:28

时隔449天,滴滴顺风车业务于2019年11月20日重新上线运营。据悉,截至2020年1月7日,滴滴顺风车业务已经陆续在全国18个城市成功重启,一直被认为重启希望渺茫的上海也赫然在列,同时,顺风车将在早五点至晚八点之间提供服务,市内顺风车里程规定在50公里以内。

对此,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周宏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滴滴将根据试运营城市的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改进方案之后再决定下一步的业务推进计划,在谈及重启顺风车业务48天注册的营运车辆数量时,周宏达表示,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对于之前广受关注的安全性问题,在过去安全整改的一年里,顺风车团队也做了很多工作,同时对业务方案也进行了更多的优化和改进。”周宏达说。

女性乘客居多

“我都不知道滴滴顺风车重新启动了,很久没用了,一直在用嘀嗒约顺风车。”一位北京的女性乘客李女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滴滴顺风车没有关闭之前自己经常用,后来因为安全事故原因,再用顺风车确实比较谨慎,远程和晚上都不敢约。

李女士的担忧不无道理,这是滴滴顺风车之前关闭服务的重要原因,但此番重启服务,在安全事项防范方面,滴滴做了一定的改进。

《证券日报》记者在滴滴App顺风车业务的选择页面注意到,作为乘客,乘车规则也较之前严苛许多,乘车人需要先进行人脸识别认证,然后进行乘车安全知识测试,才能完成注册并申请预约顺风车。

在完成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记者选定了搭车路线,起点与终点均在北京市三环路周边,并不偏僻,虽然最终计算的乘车价格比乘坐出租车减少50%,但是在两个小时的等待后,记者并没有收到任何一位车主的顺风车邀请,第一次搭车申请以失败告终。

“更多的乘客与车主会倾向于选择固定搭组,因为上下班时间比较固定,如果有顺风车的需求,比如自有车辆号牌限行,就会约固定的车主,可以说市场对顺风车的需求量也很固定。”跑过顺风车业务的北京市民闫先生表示,目前的顺风车业务,乘客与车主交流很受局限,只有在接单后,双方才能通过电话沟通,虽然这项措施可以防止双方绕过平台私下联系,避免了一些安全隐患,但是对于双方的沟通效率影响很大,从而也影响了业务成交量。

同时,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搭乘顺风车的人群主要集中在“70后”“80后”“90后”这三个年龄段,且女性乘客占比要高于男性。

新规致部分车主不愿接单

据闫先生介绍,现在的滴滴顺风车业务市场,与被叫停之前相比差不多,有顺风车需求的乘客很多,但是能够成行的车主很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车主与乘客目的地不同,经常被迫绕路;第二,很多乘客并不能按时抵达上车地点,经常需要车主等待,影响时间安排;第三,与前两项相比,车主的盈利太少;第四,车主还需要补齐资料以及审核等流程,很多车主认为太过繁琐,就放弃了顺风车业务。

有业内人士称,从车主的角度出发,滴滴是在提高车主的准入门槛。除了对常规的证件审核之外,还新增了对车主证件的视频动态审核。更重要的变化是,滴滴顺风车限制了车主常用接单地点的设置,只允许设置4个常用地点。

“只设置4个常用地点,实际上限制了车主的行车路线,其背后也有预防车主借顺风车服务实际上做快车的‘生意’,让顺风车回归其本来应该实现的功能,即真正完成顺风车搭乘的需求,而不是成为车主依靠这个赚钱的出行方式。”一位启用了顺风车服务的女性车主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这也造成了一定障碍,比如说会出现绕路太多的乘客邀请我接单,为了不浪费时间,我通常会选择拒绝。”

对此,周宏达表示,尽管做好顺风车业务是一件很难的事,在安全问题上滴滴也没有一个100%无风险的产品方案,但滴滴仍然愿意将顺风车业务坚持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下架顺风车的400多天里,顺风车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嘀嗒出行加大了用户基础规模的渗透率。此前,阿里旗下的钉钉平台推送消息称,将与嘀嗒、哈啰联合推出顺风车业务。高德则于2019年6月份在武汉、广东上线顺风车,曹操出行也于2019年9月份开始试运营顺风车。

有媒体报道称,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透露,2016年后,平台顺风车司机增长规模在明显放缓。从2014年到2017年,顺风车司机新增1200万人,而2017年到2019年,顺风车车主新增人数仅为300万。

此前,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顺风车是典型的共享经济,国家是鼓励的。“但是在顺风车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企业借顺风车之名开展非法网约车行为,这突破了安全底线,我们要严厉打击。”

“如此看来,顺风车还是有市场的,这也是不管是平台还是企业都愿意进入这一领域布局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春运将至,滴滴顺风车重启18个城市,也是为了尽快抢占市场份额,毕竟获得更多用户,是企业盈利的关键点。(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李 正)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