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蔬菜进了粤港澳 丰富了其市民的“菜篮子” 一举多得
来源:经济日报|0 | 2020-01-14 15:06:05

除去坏叶、对齐、打捆……一眨眼工夫,新摘下来的菜苔在村民罗景芬手中按大小摆放到了右手边不同的筐里,整整齐齐,甚是好看。

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良亩村的良坝蔬菜基地看到的一幕。该基地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保供生产基地之一。

“这些菜苔下午装车,第二天中午之前就能摆到广州的菜市场上。”经营该基地的贵州珠江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兴告诉记者,目前已进入淡季,蔬菜产量相对较低,“如果在6月份到10月份,基地里全是干活的农民,每天有30多吨蔬菜发往广州”。

良亩村群众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此前多是小打小闹,既上不了规模,也卖不远。都匀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蔬果站站长朱子丹告诉记者:“过去村民种植的蔬菜大多都是自己摆摊售卖,或者通过菜贩子卖到都匀城区,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价格受市场影响大,收入很不稳定。”

2016年2月,都匀市引进企业在当地成立贵州珠江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珠江源公司与广州海特果菜有限责任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在墨冲镇良亩村流转土地1200余亩,实行连片规模化示范种植。

“蔬菜基地改变了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对当地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种植革命。”朱子丹告诉记者,蔬菜基地的生产根据市场变化而适时调整,“什么好卖就种什么,什么品种价格高就种什么。过去的盲目种植变成了有计划的生产”。

而以往需要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菜农们,也从繁琐的生产环节中解脱出来,成为产业工人,专门从事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当地采取接岔、套作、复种等多种方式,土地一年四季不闲置,亩产值最高可达3万元。

良亩村党支部书记吴书高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按时上下班,收入稳定,在蔬菜基地务工的群众月收入达2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收入,收入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蔬菜品质,当地有关部门还在基地配置了实时监控系统,安装了杀虫灯、黄板粘虫网等设施,并建设了冷库。

在蔬菜基地的带动下,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快速成长起来。这些合作社同珠江源公司签订生产协议,按统一标准生产,产品也通过珠江源公司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了群众增收。

据了解,黔南州目前共有4个蔬菜基地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保供生产基地。该州所产蔬菜在广州、深圳等地已经建立了一批稳定的销售渠道。

“黔南蔬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既丰富了粤港澳市民的‘菜篮子’,又充实了我们村民的‘钱袋子’,是一举多得的共赢选择。”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琼芬表示,该州将继续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进一步提升蔬菜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让更多的优质蔬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菜篮子”。(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