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即决战!为担当而生 中建兵团决胜雷神山
来源:新华网|0 | 2020-02-07 14:17:05

又是一场与疫魔的极限竞速,起跑即冲刺,开战即决战。

1月25日大年初一,火神山医院建设号角刚刚吹响,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又紧急召开调度会,决定在半个月之内在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

此时,武汉疫情如火,建设迫在眉睫。

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中建集团再次请缨迎战,由鏖战火神山的中建三局承建雷神山,开启火神雷神“两线作战”。

黄家湖畔,中建集团打响了又一场,家园保卫战、疫情阻击战、建设大会战。

为担当而生 再次打响阻击战

时间紧,任务重。

雷神山医院总建筑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而此时,全市现有的人机物料都在援助火神山,再开第二战场,可谓难上加难。

迎难而上,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强调,“举全集团之力,确保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保卫人民、保卫家园、保卫大武汉!”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元向全体参战将士发出号召。

“任务交给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卫国立下“军令状”。

两线作战,必须分进合击。1月25日下午4点多,原本参与火神山施工的中建三局一公司临危受命,从火神山转战雷神山。

当时,中建三局一公司前期采购的物资已经大量运抵火神山医院,许多物资刚刚卸下,又重新打包装车。200多名管理人员和600多名工人重整行装,连夜“急行军”。5台大巴、8台卡车在两座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到26日凌晨4点全部完成转移,项目筹备工作全面启动。

现场物资不够,项目指挥部在全国范围内联系货源征集物资。以箱式板房为例,外区单位供货商就供应了80%的货源。

战斗队伍还有缺口,三局倾尽在汉的全部力量,所属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总承包公司、基建投公司、绿投公司、安装公司的精锐之师纷纷驰援,一时间,黄家湖畔英雄云集、万马奔腾,施工局面迅速打开。

但人员依然捉襟见肘,全集团对内广发“英雄帖”,顷刻一呼百应、八方来援。

2月3日,中建二局一公司、三公司、华南公司、华东公司和安装公司员工紧急驰援,近百名管理人员和400余名工人连夜赴汉,投身雷神山医院隔离病房建设及连廊安装工作中。

中建四局克服在汉无项目部、无相关资源的困难,紧急集结230余名来自广东、福建、贵州、湖南等地的建设者,协助完成项目机电、水电、智能化、新风系统等安装工作。

中建五局分批次向武汉派出700余人的精干队伍,不计环境艰苦、不惧工期压力、不讲条件代价,全力以赴完成医院机电安装任务。

中建八局的队伍源源不断向前方集结,先后派出100多名管理人员和700多名安装工人 ,全力投入到雷神山项目建设中,板房拼装、机电安装等工作全面铺开。

800人、1000人、2000人、5000人,现场人数的每一次增长,都意味着在这场与疫魔的对战中,我们的底气越来越足。截至2月4日,现场1000余名管理人员、近8000名作业人员日夜奋战,1400余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3000余套箱式板房、3300套机电安装物资运抵施工。

2月1日,周乃翔走访调研武汉雷神山医院工地现场。周乃翔强调,集团是三局和项目的坚强后盾,将全力组织协调解决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问题。系统内其他单位要共同参与,积极配合,不讲条件,不惜代价,全力保障雷神山医院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参建人员的安全和防疫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中建各企业同心决战决胜雷神山!集结号吹响,战斗不眠不休。

项目技术组组织近20名各专业人员进驻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挑灯夜战。

交通疏导组日均协调量上万次,确保物资及人员进出高效有序。

全体现场施工人员则 “白加黑”又“5+2”,“两班倒”24小时不停施工,争分夺秒抢抓进度。上一个单位刚完成场地铺沙,下一个单位马上进场铺设防渗膜。

施工、监理人员一同守在现场,边沟通、边设计、边施工、边调整,许多难题直接现场敲定解决方案。

300余人的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逾万名将士的一日三餐和消毒防疫,所有人员只要进出工地都“无死角”测温,所有场地每天消毒不少于4次,为打赢这场硬仗提供坚强后盾。

与疫魔赛跑兵团作战显神威

在6000多万“云监工”的注视下,雷神山医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而起”,这是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

快工还能出细活。中建三局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红涛介绍:“速度的背后,是我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雷神山医院建设全面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建造装配化、施工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兼顾了效率与品质。其中医疗病区综合采用箱式板房和钢结构建筑,医护生活区则采用场地和吊装要求低的K式板房。通过综合采用不同的拼装方式,将现场施工和整体吊装穿插进行,大幅减少现场作业的工作量,节约了大量时间,实现现场吊装作业效率最大化。

大兵团作战,一动就是千军万马,时间压缩到极限,一旦出现闪失,再没什么转圜余地。因此,必须方案先行、策划先行,提前排兵布阵,方能步步为营。

特别是对施工内容复杂的雷神山医院项目来说,覆盖场地平整、基础工程、管道预埋、防渗膜施工等十几道大的工序,涉及基础工程、土建及装饰工程、给排水及消防系统、供配电系统、通风空调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等十几个专业,无处不在的交叉施工和接口管理,是对中国建造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验。

拥有丰富兵团作战经验的中建三局,有成熟的质量管控体系和先进的精益建造举措,可以在极速施工的同时确保建筑质量。

作为牵头单位,中建三局统筹制定好通往胜利的“路线图”。项目倒排工期,制定“时间表”,将每一步施工计划精确到小时乃至分钟。

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实时纠偏指令,十余家单位上千人的项目管理团队统一指挥,密切配合、一鼓作气。

距离雷神山医院项目1公里的中建一局武汉华晟乾茂住宅项目听从指挥,第一时间为医院项目建设者腾出7栋彩钢板房宿舍。

1月27日,中建西部建设火线参战混凝土工程建设,负责医院场地地坪、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的混凝土浇筑。数千万“云监工”口中的“送灰宗”“呕泥酱”背后,是一群默默坚守的中建人。

1月28日,中建科工接到任务,承建武汉雷神山医院ICU病区室钢构件约1200根,工期仅36小时。随着医院设计规模扩大,又增加ICU病区室和氯化间钢构件459根。中建科工科学组织排产,高效有序执行,按时完成任务。

中建安装派出300余名精兵强将支援,9天完成近2400平方米的通风水电安装,2天完成1500平方米的强电弱电消防电施工任务。

1月30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时间过半,中建装饰开始接棒施工,旗下深圳装饰、东方装饰、海外装饰、华鼎装饰四家单位,派出130余名管理人员、900余名工人,接好最后一棒、打好最后一仗,投入雷神山医院地胶、瓷砖、天花等铺设攻坚。

兵团作战打造的“雷神山”,远超当年的“小汤山”。医疗硬件保障更强,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技术更加先进也将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以医疗废水处理为例,雷神山医院建成后,每日预计产生废水1200吨,将以远高于普通传染病医院的标准消毒生化处理后排放。雨水单独收集,进入调蓄池统一消毒,污泥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置,整个医院下方还铺设了HDPE防渗膜,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地下或水体。

原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现雷神山医院建设专家顾问张雁灵表示,“雷神山”建设标准高于“小汤山”,如果说北京当年是一场“遭遇战”,如今的武汉打的是一场“阻击战”。

立铿锵誓言决战决胜我先上

这场战役,出征者高举的是鲜红的党旗。

1月28日下午,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项目指挥部火速成立临时党委,并为6支党员突击队、7支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上,120余名项目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字字铿锵,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

疾风知劲草。中建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郑学选在授旗仪式动员讲话中指出:“这是个不平凡的春节,越是艰难,越能体现三局人的担当和精神。”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党旗招展,哪里就有中建铁军。在雷神山医院项目,党员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以担当诠释使命,以行动淬炼初心。

把支部建在施工现场,战斗堡垒中工地夫妻档、上阵父子兵、战场亲兄弟等一起拼杀上阵。

放下怀中两个月大的儿子,梁超来了。大年三十,他独自驾车从湖北红安赶到火神山又转战雷神山。寒气逼人的冬夜里,他一边与后方设计团队商讨设计,一边部署现场施工,连夜完成管道铺设,待到东方天晓,梁超已是嗓音嘶哑、满眼血丝,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士兵,听党指挥,拼尽全力也要完成任务!”

被评为武汉市“大城工匠”、曾任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项目经理的刘军安来了。作为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岗负责人,他身先士卒带领项目火速完成3栋板房的外墙拼装,为后续作业面赢得了宝贵时间。

强忍着丧母之痛,徐国华来了。母亲刚刚病逝,食道癌复发的父亲听闻建设雷神山医院的消息,让徐国华当晚就出发:“我会照顾好自已,国家需要你、武汉需要你、单位需要你,现在不去什么时候去!”建设头两天,现场厕所淤塞,他第一个冲上前,组织吸粪车抽污,确保现场卫生,不留疫情隐患。

年过半百的葛军、莫英夫妇来了。葛军说:“我是一名老党员,那些年轻人家里孩子还小,我们这些老同志多冲一冲,年轻人的风险就会少一点。”1月29日一大早,夫妻俩就跑遍了鄂州、南湖、蔡甸,为项目调配急需的物资。

和妻子一样战斗在防疫一线的郑红升来了。疫情紧急,郑红升和怀孕的妻子从大年初一就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在工地和医院两个战场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他说:“作为一名党员,组织需要我,我立刻到位。”

“荆楚楷模”“荆楚工匠”肖能文和他的儿子肖辉,也来了。父子本在湖北麻城过年,得知承建雷神山医院的消息,连夜赶回武汉。父子俩在同一个工区工作,负责病护区钢结构施工,父亲值白班,儿子值夜班,工期仅有两天两夜,他们身先士卒,带领大伙与时间赛跑,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雷神山医院项目上,还有一支由8名农民工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听到建设雷神山医院的消息,家住黄陂的黄坤立刻召集几个熟识的务工兄弟,大伙放弃盼望一年的团圆时刻,顾不上和父母、妻儿细说,立即赶赴雷神山医院。他们成立农民工党员突击队,带领工友们火速推进项目机电施工。

在八方驰援的队伍中,同样有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人,默默感动着我们。

王学友、王甘坤父子,分别是中建八局和中建安装的员工。2月3日,在接到各自企业参战雷神山医院的号召后,父子不约而同主动请战。春节都没能团聚的父子二人,居然因雷神山而“团聚”!王学友说:“上阵父子兵!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安排呢?”

雷神山或许无法记住每个建设者的名字,但党和人民却会永远记住“中国建筑”的红色基因和蓝色力量,中建人也将把“两山精神”铭刻于心坎上。

就在雷神山的战斗间隙,中建深装武汉分公司总经理刘铖盼来了家中新生命的诞生。刘铖说,我要用儿子的名字来纪念这场“战疫”。

那些星夜兼程、千里逆行的身影,诠释了奉献、诠释了拼搏,更诠释了关键时刻服务大局的挺身一跃,诠释了“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的强大力量!(通讯员 王健玮 韩成林 徐涛 李建国 骆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