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汽车的、采石油的企业短期内紧急跨界,中国企业是咋做到的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0 | 2020-02-20 14:07:17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联合供应商和自建生产线的形式,转型生产防护口罩,第一批防护口罩已于2月13日生产完成,预计2月底产能达到日均200万只。图为2月16日,工人在上汽通用五菱无尘车间内生产口罩。
  新华社记者 杨 驰摄

  在国机集团下属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口罩生产线上忙碌。
  国机集团供图

“5天时间,从无到有搭起一条口罩生产线”“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55小时,研发攻关成功!”……近日,有关医疗防控物资生产的消息不断传来。但是,与人们脑海中的印象不同,这些消息来自石油化工、汽车、机械制造等平日里“不搭调”的行业企业。

面对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疗防控物资紧缺的形势,不少大型制造企业开启了“跨界”生产之路。短时间内紧急转产、研发攻关、快速投产,这一速度的背后,既是中国企业特殊时期“冲劲”“拼劲”的反映,也成为中国制造体系齐全、配套水平高、产业工人技能全面的优势体现。

调整产能

——重点保障紧缺物资原料,发挥专业优势,企业协同合作促生产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

2月6日下午,中国石化官方微博、易派客官方微信发出寻求口罩生产合作的消息。消息不长,但简明扼要:“1.我们需要口罩机,若您有富余、可用的设备,可转让给我们,我们将协调生产、增产口罩。2.我们有熔喷布,您若缺此原料,我们可运输上门。增产的口罩,我们可全部收购支持湖北抗疫一线,也可支持企业所在的地方防疫抗疫。”

消息一出,受到广泛关注,文中联系人沈先生的电话被迅速打爆,合作伙伴则在3小时内找到。

本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截至2月7日中午,中国石化已与合作伙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即将进入设备安装程序。据初步估算,到2月29日,可实现新增产能至60万片/日,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

同时,中石化已联系到3家地方口罩生产企业,为他们提供熔喷布原料和协调生产设备。据了解,医用口罩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而中间至关重要的过滤层所采用的原料就是熔喷无纺布。目前,北京市一家企业,马上供料就可日产口罩3.5万片;江苏一家企业,由中国石化组织原材料,2月9日开始调试生产,每天可生产口罩10万片;广东一家企业,中国石化帮其采购到两条闲置生产线,调试投产可日产口罩10万片以上。3家企业可累计日产口罩23.5万只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对接、生产工作还在不断推进中。随着更多生产线的合作落地,后期还有望进一步扩大产能。为保证上游原材料的供应,中国石油正在满负荷地稳定生产医卫原料聚丙烯,聚丙烯由石油加工而来,同时也是熔喷无纺布的主要原料。

有的企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时调整生产重心。疫情发生后,国机集团下属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复工生产,并将所有产品调整为医用卫材原材料无纺布产品。自1月31日复产后,截至2月13日,恒天嘉华累计生产无纺布原材料1535.88吨。同时,公司紧急拓展医用口罩、防护服的生产和服务能力,办理工商变更,截至2月13日,开通了11条平面外科口罩生产线,达到了日产110万片平面外科口罩产能。此外,N95口罩生产设备采购工作和抗病毒防护服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争取尽快投产。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赴保障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的中央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时强调,要不惜代价、分秒必争,通过改造转产、增产扩产、统筹海外采购等,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一线重点医疗防控物资保障工作。当前,国企民企都投入到这场紧急保供的应急生产中。

改造转产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办理有关资质,推动技术改造,尽快实现转产

有些企业原有生产线看似与医疗防护物资相差更远,比如汽车等。这中间的转换如何实现?

记者了解到,对许多企业而言,转产意味着基于企业已有的生产条件,缺啥补啥,比如改造生产车间、采购或自制设备、培训员工、申请资质,同时掌握必备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等。由于中间的采购、装配等环节均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少企业近日发布转产消息,但实际上春节期间就已开始筹备。

2月11日,广汽集团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尽快实现口罩的生产,广汽集团充分整合和调动资源,寻求多个途径,一方面加紧自制设备,同时派出技术力量支援广州的口罩生产厂。

2月7日,广汽部件技术中心派工程师赴东莞学习,投入到口罩设备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的研究中。原本2周的培训内容,工程师们快速掌握,并于2月10日成功组装调试出第一台防护口罩生产设备。

据了解,广汽集团计划通过与供应商合作,自制设备30至50台,这些设备中一部分用于广汽自己生产,一部分将提供给广州市其他企业进行口罩生产。

不仅仅是广汽集团,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也通过自建或联合供应商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例如,比亚迪动员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一线工人、后勤保障人员齐上阵,规划厂房布局、口罩机等设计方案,快速设计图纸并安装调试机器设备投产,预计2月下旬将达到日产500万只的产能。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也有制造企业在当地政府、供应商的大力支持下,仅用5天时间就从无到有建起口罩生产线。但口罩生产并非没有门槛。首先,对生产环境有要求,医用口罩生产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无菌车间;其次是设备,如口罩生产机等;另外还需要无纺布、挂耳、松紧带等生产原料和零件。同时,口罩产品还涉及资质认证等问题。在当前情况下,不少地方正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加快审批流程。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日前表示,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推进,对防护物资的需求急剧增长,尤其是对口罩的需求仍面临比较大的缺口。下一步要通过“复工、达产、扩能”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还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办理有关资质,推动技术改造,尽快实现转产。

研发攻关

——科研团队高效研发防护服、消毒剂等产品,提升工艺时效,加速防护物资抵达一线

2月8日凌晨2时,中国化工旗下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研制出首件隔离服。从接受任务到第一套隔离服下线,曙光院仅用了不到55个小时。

2月5日,中国化工向旗下曙光院下达工作总要求:组织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资隔离服研制开发并转产。接到工作任务后,曙光院立即在现有防护服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改型研制和生产。设计图纸、选用材料、调整配方、修改方案……不到55小时,第一套隔离服下线。

据了解,曙光院此次研制的GL-7、GL-8两型医用隔离服,采用军用防化级橡胶涂敷材质,具备优异的病毒隔离防护性能,经化学洗消或紫外灭菌后,还可重复多次使用。其中GL-7型可以清洗消毒并重复使用30次,GL-8型隔离服可清洗消毒重复使用10次。

目前,这两款医用隔离服正在按要求上报相关机构检测并申请医疗器械备案和生产凭证,取得资质并正式批产后,预计可达到GL-7型隔离服日产300套、GL-8型隔离服日产1200套的产能。下一步,曙光院将全力转产。

从医用隔离服到广谱高效消毒剂……近日,不少企业紧急研发攻关,为医疗防控物资生产带来好消息。

同时,中间环节的改善也正加速紧缺物资供应。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仍然紧缺。由于产品生产出来后须经7-14天的灭菌环节才能投入使用,使得近期各方生产的产品增量未能快速抵达防护一线。批量化辐照灭菌的成功实现有望加速这“最后一公里”。

2月12日,首批批量送至中核集团北京原子高科金辉辐射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辐照灭菌的上万件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已经完成辐照灭菌。从早晨7点多运抵卸货,到全部整装待发仅用6个小时,相比传统的环氧乙烷灭菌方式,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目前该公司为防疫物资开通绿色通道,凡是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都可以实现到厂即照,辐照完毕立即装车运走。“仅我们这条生产线,粗略统计每天可完成10万件左右的一次性防护服的灭菌任务。”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