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各地释放稳增长强信号
来源:上海证券报|0 | 2020-02-27 09:45:12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地方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

“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时研究制定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的措施”“采取超常规举措”……日前各地纷纷召开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诸多内容及表态都传递出地方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分析人士认为,更多地方稳增长政策有望出台,比如加大对地方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加快推进政府产业基金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等。

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为贯彻中央有关精神,近期各地纷纷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意见,并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

从各地会议内容来看,地方都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切实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地方稳增长的压力并不小。据上证报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已有30个省份公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除了天津、黑龙江、吉林、新疆四地GDP增长目标低于6%,其他地区都高于6%或设定为6%。

“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公布日期都是在2020年1月21日以前,当时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发生,这些预期目标存在高估倾向。”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红驹说。

尽管疫情对地方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多地都明确表示,经济增长的惯性和韧性仍然存在,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各地政府都提出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各地都强调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重点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

比如,四川提出,要深入实施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补短板行动,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强化土地、资金、能耗等方面保障。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宁夏要求,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保持经济运行平稳;河北也指出,要狠抓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确保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

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已经按下“快进键”。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最近两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贵州、四川等地陆续有大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或开工建设,涉及投资规模逾万亿元。

与此同时,北京、福建、河南、云南、江苏等地还发布了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额合计逾11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仍是重要部分。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建补短板仍是地方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应加快地方债发行,落实好专项债充当符合条件的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制度。”

超前谋划促进消费的举措

积极促进消费也是地方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多地都提出要超前谋划,应对疫情结束后可能迅速释放的消费需求。

广西提出,大力推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抓好“桂品出乡”等工作,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补。

海南省旅文厅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海南正在制定旅游业疫后恢复重振计划。疫情稳定后,全面开展国际旅游消费年系列工作,优先举办吸引力大、拉动消费能力强的活动,加大吸引岛外游客参与的力度;尽快恢复国外包机航线,蓄势恢复和开辟入境旅游市场。

此外,多地都强调扩大新兴消费。其中,广西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等新经济;四川表示,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以及在线教育、数字娱乐、数字生活等新业态新模式。

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胡月晓表示,虽然受到疫情的短期影响,但天气转暖后,报复性消费增长将会呈现,消费和工业将有下蹲后的跳升增长。

更多稳增长政策有望出台

各地在相关会议中也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政策信号。

广西提到,要全面分析研判,坚定信心决心,采取超常规举措,最大限度化解疫情影响,把失去的时间争分夺秒抢回来,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云南强调,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同时,及时研究制定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在工作部署中都提到“采取超常规举措”。对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分析说:“超常规手段可以通过财政的减税和补贴政策、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增强对先进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化危为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近期中央已经出台了比较多的稳增长措施,地方政府主要是落实中央的政策。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地方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这要视各地财政收入实力而定。

在苏剑看来,稳定汽车消费也是政策可选项。此前相关部委已明确鼓励各地根据形势变化,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