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万点赞!上海歌舞团“云考核”成爆款
来源:文汇报|0 | 2020-04-30 09:38:34

昨天,上海歌舞团年度考核首次通过文汇头条号、微博等平台直播。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王佳俊等一一“过堂”“赶考”,推动直播间热度不断高涨,吸引了237.3万观众,收获了157.8个点赞。

一场专业舞团“云考核”成为爆款,首先归功于优质舞蹈作品积累下的深厚“观众缘”。原创红色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诞生一年多来演出超过百场仍一票难求;其中舞段《晨光曲》登上了今年央视春晚,优雅曼妙的舞姿把亿万观众带入弄堂里的宁谧时光,还在网上掀起学舞跟跳的热潮。当红演员们公开练功考试的消息,吸引了无数粉丝早早守候在屏幕前。

其次,内行看门道。昨天是“世界舞蹈日”,在这个日子里注定这场“云考核”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一些舞蹈圈同行不仅守着手机看完整场直播,还互相交流“取经”。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告诉记者,这场“云考核”难度比往年“不降反升”,尤其是戴着口罩跳舞对演员的体能是一个考验。“剧场按下了暂停键,但练功不能停。” 只有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地训练,方能练就扎实的舞蹈基本功,确保“大幕拉开,随时都能演”的超强实力。

首席“赶考”,作为一个纯粹舞者接受观众检验

考核10点半才开始,9点半朱洁静已经出现在排练厅,一边进行热身训练,一边梳理考核的技术难点。

自从2008年,上海歌舞团开启艺衔考核以来,她始终占据着“艺衔榜”榜首。听说朱洁静今年还要参加考核,很多同行都惊讶地问:你不是应该坐在评委席上打分吗?她却说,“每年一度的艺衔考核就像一条鞭子,抽打着我打破原型,重新开始。”

尽管年年参与考核,但今年的直播形式仍让朱洁静有了一丝紧张。观众只要拿起手机,就能像“考官”那样检验舞蹈演员的基础能力。“没有布景、灯光、戏服,没有角色,没有故事烘托,我就是一个纯粹的舞者,接受每一个观众的检验。”

最先参加考核的“女一班”演员,都是入团5年以上的资深舞者。最后一组“技术动作组合”最是养眼,演员们纷纷秀出绝活,让屏幕外的观众狂刷“点赞”。原来整套考核动作她们足足排练了几个星期,舞段之间的衔接更迅捷,技术难度极高。

戴着口罩跳舞,对每一个演员都是考验,口罩被汗水浸透后容易粘在口鼻处,容易造成缺氧。为了应对高难度的考核,朱洁静甚至“特制”了超薄口罩,但走出排练厅,她仍感觉好像刚蒸过桑拿,“呼吸差点跟不上,就当是练有氧吧,经过疫情期间的训练,以后体能一定会更好”。

3月初上海歌舞团复工以来,全团上下苦练“内功”。每天上午,朱洁静跟95后、00后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拉筋、片腿;下午,她就拉着王佳俊排演新舞蹈《告别》——军医丈夫正赶赴抗疫前线,妻子心里却藏着一句来不及说出的话。“一张椅子演绎出生活百态,一扇门隔开了两个世界。”疫情期间,朱洁静看到了太多的“不告而别”,触动了心弦。“很多爱人来不及说再见就天各一方,《告别》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和爱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艺衔”制度打造人才梯队,铸就舞团独有美学风格

今年考核,上海歌舞团特邀了8位专家担当评审老师,结合本轮舞蹈演员业务考核的成绩,聘定新一年度的舞蹈“艺衔”演员。

2008年,上海歌舞团率先在全国推出舞蹈演员“艺衔”制度。歌舞团借助“粉墨佳年华”“文广演艺之星”等平台,帮助获聘“艺衔” 的演员开拓艺术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艺德修养,并在演出机会、待遇分配等方面进行配套扶持。舞蹈演员“艺衔”制度在业内产生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吸引全国各地优秀舞蹈演员前来加盟。

“云考核”给圈内同行提供了直观了解“艺衔”考核方式的机会,一些专家对演员们在考场上展现出的艺术表现力也赞不绝口。近年来,上海歌舞团持续推动舞蹈演员基训方法的实践和探索。在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的共同浸染下,演员们突破单一的风格局限,将丰沛的情感内涵外化成灵活多变的舞蹈肢体语言,塑造出一个个立体生动的舞台形象。据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4位领衔主演、14位主演,《朱鹮》3组领衔主演、6只鹮仙、8组双人舞、24只群鹮……从领衔主演到群舞,上海歌舞团一律使用本团演员担纲,当下国内可以做到的同类院团几不多见。

“基训方法的探索、‘艺衔’制度的推进、舞台精品的创作等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了独有的美学体系和艺术风格,才孕育出《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等常演不衰的剧目。” 陈飞华告诉记者,以创作锻炼队伍,以作品拓展演出,作品、人才和演出共同推动演艺事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上海歌舞团独特的创作生态和艺术气象。好的作品和优秀艺术人才,将助力上海歌舞团不断演出开拓市场,艺术服务观众,彰显文艺院团的艺术价值。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