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国企做优做大 广东“国企速度”:30天造出100台口罩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0 | 2020-06-19 08:37:20

今年年初,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之际,口罩瞬间成了公众生命防线,但同时也短暂出现了“一罩难求”的现实挑战。

破解口罩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战疫”成效。而彼时,就在各地口罩库存日渐“捉襟见肘”之时,全国目光再次投向广东,期望这个制造业大省能创造奇迹。

广东可以说是不负众望,短短两个月就将口罩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一举提至6000多万只。产能扩张如此迅猛,关键是强大的设备供应能力,2月至3月中旬,广东口罩机产量占全国八成,并且口罩、口罩机、贴条机和胶条4类物资国家调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撑全国抗疫。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这背后广东国资国企扮演了重要角色:仅15天就实现了省属国企口罩机零的突破;仅30天首批100台自研口罩机就下线交付,可谓是惊人的“国企速度”。

这其实也是一个缩影,直观展示出近年广东国资国企不断提升的强大统筹能力、创新活力、探索精神和担当意识,也无疑将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埋下一处精彩“伏笔”。

“国家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1月23日,武汉封城。

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直接宣告疫情之严重。作为重要防疫和医疗保障物资,各地口罩供应问题也随之显现。

彼时,广东省内仅有的口罩工厂尚未开工,现有库存很快难以满足巨大需求,缓解口罩供应难成为紧迫任务。

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成对当时的焦灼状态记忆犹新:捐款捐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特别时期,国企要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国家需要什么就该生产什么。”

很快,1月底,广东省属企业广新控股集团便与佛山口罩生产企业必得福公司合作,订购2条生产线并委托其加工生产,争取以最快速度形成省属企业自有口罩生产能力。

这只是一个开始。1月31日,为充分发挥国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彻底扭转口罩短缺的局面,广东省政府、省国资委决定自行研发生产口罩机,并建立了省国资系统口罩机研发和口罩生产联合领导协调机制。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2月4日,广东省国资委安排广业集团20天内先期研发制造5台口罩机。随着疫情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果断决定升级行动。2月8日,广东省国资委进一步明确30天内再统筹生产100台口罩机,为全省乃至全国抗疫大局贡献应有力量。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任务圆满完成后,广东省国资系统又再接再厉,先后总共生产口罩机200台,高质量完成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任务。

当然,这一过程并不容易。一是广东省属企业没有相关经验,二是还面临场地、机械配件、人员和生产许可等现实问题。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必须完成。” 广东省广业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晖说。为解决关键的图纸问题,他带领技术研发组,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攻克技术关,仅仅3天内完成了全套技术图纸重新设计和改进。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广东省国资委开展了强有力的资源统筹调度,迅速形成了战斗力,逐一攻克难题。广晟公司提供了广东风华芯电公司一处生产场地,并投入资金改造。值得一提的是,广晟公司还积极参与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体现了广东制造的力量。

面对生产材料异常紧缺的局面,广新控股集团所属公司佛塑科技利用长期客户关系和渠道资源,迅速购得了一批熔喷布。截至5月底,广新集团纳入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企业7家,纳入省(市)疫情防控重点企业1家,共生产医用透气薄膜1815吨、无孔防水透气膜及无纺布贴合品1220万平方米,分别为下游企业提供了可生产1815万件、800万件医用防护服的关键材料。

15天研发口罩机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经验缺的现实,广东国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并将其转化为攻坚克难、统筹治理的巨大动力。以广业集团为例,早在口罩机项目立项之时,便同步建立项目攻坚克难临时党支部,并组建四个口罩机攻坚克难党小组,全力整合研发、制造资源,协调推进生产。

这次“口罩战疫”中,广东省国企网络健全、体系完整和响应迅捷等突出优势充分发挥,特别是有了党组织,四面八方的资源和力量就能渐渐靠拢,形成共同合力。

比如,广业集团所属装备集团(装备研究院)、省机械研究所、凯旋真空、丰田汽车、大威公司、农机公司、方力公司、粤讯公司等近10家企业迅速整合资源和力量,协调200多人支援配合。此外,场地、原材料、工人等问题也在广东省国资委统一协调下一一解决。

然而,部分感应器、连线机链条等零部件紧缺仍限制着口罩机研制的推进。幸运的是,转机很快出现。李成说,面对严峻疫情,国务院国资委及时进行了统筹部署,迅速协调有关央企,以共同逆转抗疫物资保障吃紧的不利局面。

2月12日,相关企业负责人来到广东,联合攻关口罩机研制。一方面,广业装备制造研究院向相关央企提供口罩机技术图纸、防护服贴条机图纸,支持其生产;另一方面,相关央企积极帮助广业集团解决部分感应器、连线机链条等紧缺零部件,并支援数名数控车床操作工。

2月25日,广业集团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全自动口罩机正式下线,其从图纸研发到整机下线,仅用时15天。

广东展示出了惊人的“国企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高效率离不开平时积累,国企主要集中在涉及重大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具有资源带动性强、外溢性强但短期投入性大的特点,兼顾长远发展与整体效率。

“国家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决心和行动背后,更源自国企体系强大适应性、创新能力和生产要素协同。

逆转局势的100台口罩机

特殊时期,从原材料生产、设备调试到工人培训、再到物流,口罩生产周期的整个流程都要适应非常态。

彼时,在严格防疫的情况下,一处临时征用的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几百位工人日以继夜在接力生产口罩机。

“我们没有真正的机械装备工人,都是从各省属企业支援来的,一开始大家甚至没有统一工作服。” 李成说。

过去,广东省属国企做的多是重型机械,而口罩生产属于轻纺工业,有人形容说,这是从生产飞机大炮到绣花。

李长安是广业集团下属凯旋真空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主要负责口罩机图纸设计和加工零部件设计,为了口罩机出厂前的调试工作,他和技术人员无数次地修改调整。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还了解到,就在口罩机生产取得突破之际,广东省国资委了解到新疆疫情防控物资十分匮乏,便决定把生产出来的第一台口罩机调剂给新疆。3月3日,经过四千多公里的“长途跋涉”,第一台全自动一拖一平面口罩机顺利抵达新疆。3月10日,第二台口罩机如期交付。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斗,100多台汇集着智慧和汗水的口罩机全部下线交付,并均以40万左右的成本价出售,而当时市面上的口罩机价格已涨至一两百万。“让利于民”,这是在此次抗疫中国企的鲜明形象,也是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除口罩机外,广东国企还在更多医疗物资保障上扛起了责任。比如,广新控股集团旗下佛塑科技控股的华韩公司大年初一开始用最短时间(仅7天)赶制出50吨防护服原料;广新控股集团利用粤贸全球资源,组织旗下多家外贸企业紧急全球采购重要应急物资,并主动参与推动广东省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建设。

作为广业集团下属企业,广业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仅用60个小时就实现了快速转产消毒酒精。李富坚是该企业物流部副部长,也是入党积极分子,为了抢到原料,获取货源消息,他每天打上百个电话询问货源,没几天嗓子就哑了。

广物集团旗下的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则迅速转产熔喷布聚丙烯专用料,不到10天就完成研发。该企业董事长曾一平介绍,春节期间公司有350人坚守工作岗位,日夜轮班不停工,每天可以生产1750吨聚丙烯,不仅满足了广东全省的生产需求,还有力地支援其他省份。

“两个月的忙碌,大家共同经历了一次战斗的洗礼,也彻底扭转了口罩机紧缺的局面。”李成总结说。

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广东口罩生产企业从1月底的仅2家迅速增至600多家,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提升到超过6000万只。2月至3月中旬,广东口罩、口罩机、贴条机和胶条四类物资的调运总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全国胶条几乎都是广东造,口罩机、贴条机占全国产量也均超过八成。

支持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不仅如此,作为复产复工时间最早、比例最高、带动力最强的一批企业,国有企业所起到的示范效应,带动了一大批民营和中小企业顺利复工。早在2月11日,广东省已有18家省属企业复工复产,近15万人奋战在一线。

此外,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广东省国资委也及时出台了政策,明确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不能正常经营的民营承租企业减免租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东省国资委了解到,据初步估算,广东全省国资系统将减免租金超过50亿元。

同时,经此一役,也倒逼产能落后、现金流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企业加快被淘汰的步伐,从而促进国企在生产端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领域转型,提升国企竞争力。

这也是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思路和部署,将进一步支持国有企业聚焦实业主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一批彰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为此,广东省国资委将围绕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强化企业功能定位,坚持发展实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积极布局关键物资和急需品的生产。

(作者:黄浩博 杜弘禹、方晓茸对此文亦有贡献)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