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纪委监委日前通报称,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家齐,茅台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明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
自2019年5月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被通报“双开”至今,茅台集团及其子公司已有至少13名高管被查。一系列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茅台“靠酒吃酒”腐败的根源在何处?存在哪些制度漏洞?管理混乱背后是怎样的政治生态?以酒谋私利益链长期存在
4000多瓶茅台堆满家里一间房、将价格最贵的年份酒倒入下水道……“喝酒只喝年份茅台”的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不仅自身违规用公款喝茅台,还与家人通过大肆收受变卖茅台酒、利用职权倒卖茅台酒、获取茅台酒专营资格等方式,大发“酒财”。
茅台酒,是贵州最具地域特色的特产和资源之一。但随着2018年4月王晓光被查处,因领导干部搞特权而衍生出来的“茅台酒怪象”逐渐公之于众。
一段时期里,公款吃喝盛行喝茅台,干部间流行送茅台,500毫升装53度飞天茅台酒的出厂价是969元,市场指导价是1499元。由于供需关系紧张,商超、专卖店的价格大多在2000元以上,能拿到酒就能挣到钱。
袁仁国就长期把持销售大权,一边靠“批酒”大肆谋取私利,一边把茅台经营权作为搞政治攀附、捞政治资本的工具。
以袁仁国案为突破口深挖,贵州省严肃查处了茅台集团原总经理刘自力、原副总经理高守洪等一批以酒谋私的高管。
销售系统也是茅台集团腐败的高发地带。去年11月至今年2月,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马玉鹏、原董事长王崇琳、原副总经理雷声、原华东大区经理罗爱军相继因涉嫌受贿被逮捕。早些时间,茅台集团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聂永、原总经理肖华伟、原系列酒事业部负责人王静也因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这与茅台酒营销体系异化导致的价格背离有关。
贵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夏红民在接受采访时将落马的茅台高管们称为“靠酒吃酒”的“酒蠹”,表示必须把国有企业反腐放在重中之重,严肃查处靠企吃企问题。家族式腐败凸显企业管理混乱
7月10日,茅台学院原副院长助理李太明的一串“受贿清单”再次引起关注。
身为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崇琳之妻的李太明,为茅台酒经销商在签批零售茅台酒、增加合同计划量、专卖店日常管理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名牌手提包、手镯、珠宝项链等财物。
茅台学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专为酿酒产业链培养应用型人才。除办学,茅台一度旗下子公司众多、新项目林立。直到2018年,茅台才开始“瘦身”。
王崇琳、李太明夫妻双双受贿暴露出的茅台“近亲繁殖”、家族式腐败等问题同样触目惊心。此前,袁仁国就被通报“大搞家族式腐败”,自2004年以来,仅其妻子和儿女违规经营茅台酒就获利2.3亿余元。其多个亲属甚至司机也在袁仁国的帮助下违规从事茅台酒经营,并为不法商人牵线搭桥,充当权钱交易的掮客。
由于茅台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工艺传承,有的几代人都在茅台工作。同时,部分领导把职位当作私相授受的“私器”,使得“近亲繁殖”根深蒂固、“圈子文化”盘根错节、选人用人违规问题突出。为解决选人用人突出问题,茅台集团对管理层及子公司持续推进人事调整。乱象背后是党的领导严重缺失
事实上,在袁仁国被查处前,茅台集团已有多名前高管落马判刑,包括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乔洪,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房国兴,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谭定华等。
茅台问题为什么始终禁而未绝?从表面看,与当地社会风气不正、茅台管理不严、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前期整治决心不够等密切相关。更重要的原因是政治生态出了问题。很长一段时期,茅台集团内部党的观念淡漠,主要负责人权力过于集中。袁仁国从2000年起就先后担任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重大事项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对于违规批条卖酒,集团纪委、审计部门审核时,主管部门直接说“这是袁董事长打的招呼”。袁仁国甚至说“这是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纪委不要管得太宽”。
2018年8月赴任的贵州茅台集团纪委书记卓玛才让坦言:“茅台出现这么多问题,就是因为监督缺失。集团党委这个层面不愿意让纪委去履行职责。”持续修复政治生态
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四川两省的赤水河沿岸酒厂众多。河水流经茅台镇时,地势从海拔近千米陡降到400米,四面高山将这里围绕成盆地状低谷,形成了独有的小气候——冬暖夏热雨水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良的水质、特殊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特别的生态环境,辅以代代传承的复杂工艺,共同造就了茅台酒独特酱香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环境对酿酒至关重要,政治生态对国企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贵州省委第一巡视组向茅台集团党委反馈了相关问题并督促整改,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专项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张家齐、李明灿等被查正是专项整治不断深化、茅台集团政治生态不断净化的必然结果。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中,茅台集团正加快形成“酒香风正人和”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