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要命”的医美:黑机构每年致残致死约十万
来源:第一财经|0 | 2020-10-23 09:25:25

本只是一台隆鼻的“小手术”,却令花样年华的女子变成了植物人。

“我们最近接收了一名27岁的女性脑病患者,该患者此前在某整形机构一台隆鼻手术前、麻醉后出现了心率下降等情况,被送往附近一家三甲医院急救后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转诊至我院时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上海市一家三甲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汪浩(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汪浩称,尽管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患者可以进行自主呼吸、睁眼等活动,但仍然没有恢复意识。“未来,患者还需要经历一系列治疗来应对并发症,还需要进行促醒、神经营养、高压氧、康复以及营养支持。”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19年医疗美容诊疗人次突破1000万,同比增长34.29%,而且连续三年保持了这样的高速增长。艾瑞咨询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披露,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经其核算,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000家,在合法医美机构中,有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属于违规行为;而行业黑产依然猖獗,估算全国有超8万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美项目。

高增长背后乱象丛生。《白皮书》显示,中国麻醉医师按照人口基数统计有近30万人的缺口。专家调研认为,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事故高发于黑医美机构,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10万人,消费者维权难。

近日接连发生的几桩整形手术中的致命麻醉事故,将医美安全和规范性等话题再次置于舆论风口。何以麻醉事故在整形手术中时有发生?哪些环节需引起消费者、医美机构的强烈重视?

事故并非不可避免

汪浩回忆,根据当时陪同患者而来的整形机构麻醉师所述,这位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在为患者静脉注射了麻醉剂后、手术未开始前,患者就出现了身体不适,心率一度从100下降至60。

麻醉分为注射、吸入两种。“在我们医院的一些需要进行全身、诱导麻醉的手术中,一种叫做丙泊酚的短效静脉麻醉药会被运用进来;这一麻醉药物起效快、代谢快,但有可能出现抑制病人呼吸的情况。”汪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但是,“在深度麻醉中,病人的身体状态会完全松弛,肌肉也使不上力,除了要实时监测其生命指征,有体外的机器设备帮助其呼吸,也会安全很多”。汪浩表示。

无独有偶。本月10日,有媒体曝光称,中国香港富商的孙女罗贝儿在韩国整形时意外身亡,原因竟是“作为镇静剂使用的管制药物丙泊酚引发不良反应”;另外,韩国警方报告也显示,该医院在手术前,略过了术前药物基础检查,而必须由患者亲自填写的手术同意书,也被医院随意填写。

而在本月6日,一网友发帖称,其闺蜜小娇在常州慕妍医疗整形机构隆鼻过程中发生意外,其间“血压、心率开始下降”,但最终仍抢救无效死亡。当地警方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和医师证件齐全,不属于非法行医。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周健近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他们)于10月10日,对相关医疗机构及相关违规医务人员进行了立案。目前发现的违法行为主要有: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上报重大医疗纠纷;麻醉医师未按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手术医师有医师资格证,但是没有在该医疗机构进行注册和备案。

一台手术的正常麻醉流程如何展开?沪上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首先是术前评估,我们要结合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对病人进行访视评估,并了解其过往病史;术中,要密切监护并及时处理意外并发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要帮助病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以及后续进行随访,参与疼痛管理等。”

该医生解释说:“一般来讲,上述整形手术需要为患者同步插上喉罩,或是有气管插管,在保证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就不存在因丙泊酚过量而导致的意外。在没有气管插管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严密监护,丙泊酚使用不当会导致呼吸抑制,从而导致患者窒息。”

麻醉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麻醉医师需要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才可进行临床执业。《白皮书》中提及,中国麻醉医师按照人口基数统计有近30万人的缺口,以中国年手术量12%的增加情况看,至少每年增加8000名,而实际增加仅4000名,可分配到医疗美容行业的医师数量更加不容乐观,对于医美行业是一个极大挑战。

要成为一位合格的麻醉师,其所需要的专业水准并不亚于专科医生。

“麻醉医生和其他专科医生一样,都需要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并参加规范培训;其中,规范培训一般是本科三年、硕士两年、博士一年。麻醉医生的规培基本都在手术室中完成,也要去心内科、呼吸科等轮转。”上述麻醉医生告诉第一财经。

各类违规需敲响警钟

“整形致死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疗美容质控中心主任孙宝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第一种,是没有麻醉资质的整形机构擅自开展麻醉,并从外面聘请临时医生来操作,而麻醉药物的来源也不明确;这一性质非常恶劣,有被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

“第二种,是拥有麻醉资质的整形机构,通过各类收取高昂中介费的平台(以网红主播类为主)带来客户,并外聘专业医生来实施术中麻醉。该模式下,整形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往往会出现一位麻醉医生负责多台手术的情况,严重不符规范。”孙宝珊说。规范操作是一位麻醉医生最多一人看一台手术,且还需要一位护士在旁辅助。

孙宝珊表示,如果消费者一天内要进行多个面部、身体的整形,这其实也欠考虑。“手术叠加会造成创伤过重。因此,我们要制止让消费者一次性做过多的手术。”

“第三种,则是整形手术中偶尔会发生的意外。比如脂肪、玻尿酸填充误操作进入血管,会造成一定的器官损伤。”孙宝珊补充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常州医美事故中,21岁的小娇从下午2点开始先后做了3个手术,分别是唇部塑形(M唇)、假体隆胸及隆鼻手术。在做最后一个手术鼻梁整形时,已是晚上10点多。此时,小娇血压、心率开始下降,在做了相应的急救措施后,医美机构将小娇送往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急救,但最终回天乏术。

自2014年开始,《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8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机构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陆续发布,明确医疗机构、医美医师及项目等实施准入要求管理。

2019年8月,上海发布了《涉及医疗服务信息及广告宣传用语负面清单》,针对互联网平台发布的医疗类广告制定了信息发布规则,以整治医美乱象。

此外,也有医美领域专家的观点是,有些整形意外发生得太快,如果医生缺乏相关急救经验,那么再好的重症管理、复苏设备都不一定能发挥作用。

“我了解的医美机构发生的安全事故,几乎都是因为违规麻醉引发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敖虎山早前对媒体表示,医美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

敖虎山建议,首先,要对从事医疗美容的医护人员、行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讲座和培训;以此让每一位即将进入这一行业的人员必须先学会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等,并取得相关证书;其次,注重感控知识的培训,比如消毒是否过关,且必须拿到感控证书,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规范。

“致命”的医美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主要在于还没有特定的法规作为抓手。”孙宝珊说,“现有的一些整形手术事故发生后,多数情况会由机构和病人家属协商赔偿解决,很少公之于众;而如果死亡病例不经讨论、不调查,就不会有警醒。”

“而对于整形机构来讲,必须要做到有麻醉资质,聘请的麻醉医生具备专业水准,以及坚决制止一人看管多台的情况;其他时候,也要严格遵守现有的规章制度。”

记者了解到,近期,孙宝珊正牵头业内整形外科专家,针对上海当前开展的200个医疗美容项目逐一进行风险评估。“我们要求所有的整形机构,必须与附近的三甲医院签署绿色通道协议,一旦需要可以及时转运。”孙宝珊表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