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国市场如何?很适合特斯拉野蛮生长
来源:腾讯|0 | 2020-11-04 08:09:32

特斯拉(Tesla)把自身的未来大部分押在了中国身上。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在努力加快汽车行业的电气化进程,因此这样的大环境似乎很适合特斯拉在此野蛮生长。

因为特斯拉急于建立第二家电动汽车工厂,以跟上其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

2018年7月,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建厂。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斯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成了上海的电动汽车工厂,被称为Shanghai Gigafactory。

去年10月,这家落户上海的特斯拉工厂大张旗鼓地开张运营,一个月后,产线就如火如荼地运转起来。

尽管特斯拉成功进入中国市场被许多评论家视为特斯拉本身估值增长的证明,但到了2020年,情况则变得更加复杂。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国内需求问题,因为有迹象表明,中国消费者对特斯拉汽车的需求远低于特斯拉高层当初的预期。

如果特斯拉不能在中国交付足够的电动车,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股价开始受到威胁。

特斯拉对国内需求的担忧与日俱增

根据特斯拉当初的说法,这家上海工厂未来将很难跟上中国内地永不满足的需求,即便是日以继夜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

现在看来情形并不像特斯拉想象的那么美好。

首先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特斯拉被迫在中国多次降价。

是的,就算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也会面临内卷化。

2019年3月,突如其来的降价引发中国特斯拉车主的广泛愤怒。

价格下调又持续到了2020年。

今年4月,特斯拉将中国制造的Model 3降价10%。

今年10月,Model 3又降价8%。

但是到目前为止,降价未能解决特斯拉的问题。

事实上,尽管中国电动车市场在过去几个月出现了更大范围的反弹,但特斯拉仍在苦苦挣扎,反弹力度还是不如预期。

9月份,特斯拉在中国交付了10883辆Model 3轿车,比上月下降了5.7%。

无论是特斯拉自己的乐观预测,还是华尔街分析师的积极预期,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业绩都未能跟上之前的计划。

在特斯拉第三季度盈利报告公布后,许多分析师已经发出了警告。

考恩的分析师杰弗里 奥斯本(Jeffrey Osborne)在特斯拉发布收益数据后的投资者报告中指出,特斯拉似乎正在将中国市场份额拱手让给本土电动汽车竞争对手。

研究机构 GLJ Research 也指出了这一趋势:

即使在大幅降价之后,面对中国明显的国内需求内卷化,特斯拉也被迫改弦易辙。

这不得不令人想起,当初在国内市场叱咤风云的苹果和三星是如何主动把市场份额让给华米OV的。

转向出口市场寻求救赎

特斯拉已转向出口市场,出售在上海的过剩产量。

从本月开始,特斯拉将把中国制造的Model 3轿车运往多个欧洲市场,这与他们过去声称国内需求将无限期地压倒供应量的说法截然相反。

毫无疑问,特斯拉决定转头开始做电动车出口,与当初和上海政府和当地银行机构签订的合同中,所包含的财政义务有关。

当初为了使上海的特斯拉工厂顺利落地,政府安排特斯拉的直接子公司特斯拉上海获得了12.6亿美元的五年期工业贷款和3.15亿美元的一年期营运资本贷款。

至于另一家子公司,特斯拉北京,又获得了7亿美元的贷款。

虽然表面上是一笔美好的天使投资,但双方合同中也要求特斯拉必须达到一定的销量水平。

特斯拉在合同中被要求在2023年前就要有丰厚的回报:

“到2023年,特斯拉汽车的年销售额将不得低于750亿元人民币,而特斯拉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不低于25万元人民币(合3.5万美元),以此为基础特斯拉上海将需要每年销售30万辆汽车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继最近的一次降价后,国产 Model 3 的起步价已降至24.99万元人民币,约合3.5万美元多一点。

鉴于迄今为止的降价幅度,预计未来几年Model 3还会有更多降价,并且按照现在的市场条件这样的趋势完全是合理的。

这意味着,到2023年,上海特斯拉可能需要每年销售30万辆以上的电动车了。

这将倒逼特斯拉继续增加产能,根据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产能将很快达到每年25万辆。

由于目前的国内需求显然不足以吸收特斯拉上海目前的产量,进军出口市场也是非常合理的。

面对市场内卷化,最合理的策略就是在不确定性之中找到确定性的方向。

从投资者的视角如何看待

仅从特斯拉的公开声明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与以往一样强烈。在10月23日的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埃隆 · 马斯克还是表现得热情洋溢:

“我们正在继续大规模扩张上海业务,特斯拉中国团队的业绩令人难以置信地好。

我的意思是,他们做的是难以置信的好。

超级聪明,努力工作。

我总是对特斯拉中国团队取得的进步感到惊讶。这超出了所有合理的预期。”

虽然特斯拉对上海工厂的进步和业绩赞不绝口,但对于中国的需求问题,特斯拉却鲜有发言。

事实上,该公司在第三季度财报或投资者电话会议中几乎都没有提及这一点,只是提到了Model 3的定价下调。

然而,特斯拉对外宣称降价主要归因于生产效率提高和投入成本降低,而不是需求疲软或定价带来的压力。

对于开始出口国产电动车的举动,特斯拉没有置评。

似乎特斯拉中国的高层给外界的感觉就是一群巨婴,对于他们不想回应的事情就直接选择屏蔽,比如在特斯拉不仅不能提“韭菜”这两个字,连员工食堂也取消了韭菜食品的供应。

尽管特斯拉不愿承认在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但这些宏观层面上带来的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忽视。

特斯拉本应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品牌本身,他们在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把所有竞争对手打得屁滚尿流。

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发现赢了以后形势反而比预期更为艰难。

转向出口市场是处理过剩产能的一种方式,但这也只是能给特斯拉暂时喘息的机会。

特斯拉正在将国产的电动车运往欧洲,但欧洲市场对特斯拉来说也由于疫情开始变得更加艰难。

与去年同期相比,西欧市场2020年度上半年的销售额下降了18%。

西欧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特斯拉在欧洲电动车市场的份额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27%下降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15%。

虽然别家的车不如特斯拉,但是毕竟架不住便宜啊。

随着这些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特斯拉可能会发现很难找到能消化所有产能的买家,在市场趋势走坏的情况下,Giga工厂模式的弊病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特斯拉的挣扎并不是他们独有的问题,也不是前人没有碰到过的。

多年来,特斯拉曾经一直是“唯一的电动车玩家”,被视为科技公司而非汽车制造商,享受着新生儿一般优越的环境。

如今,开始挑战传统汽车的特斯拉终于开始感受到竞争激烈、资金高度密集的汽车行业带给所有老牌车厂共有的压力。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挑战预示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已经走向成熟。

如果特斯拉希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作为先驱者本身也将不得不继续与时俱进,不能再像巨婴一样为所欲为了。

特斯拉的投资者也需要改变他们的理念。

特斯拉将会在未来主导汽车行业,就像某些科技公司主导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一样,这种想法纯粹是幻想。

然而,正是这种危险的想法支撑了特斯拉目前惊人的4000亿美元市值。

因为不管有多少花里胡哨的功能,电动车还是需要上牌照的四轮车,这一点是改变不了,那么就要向汽车市场的周期低头。

面对需求低于预期、竞争加剧的局面,特斯拉在中国的艰难处境应该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即使特斯拉实现了所有的愿景,也只能向投资者提供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一小部分回报。

股价暴涨后的特斯拉已经成为了一家处境极其危险的公司。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放缓和竞争日益明朗的现实,一切只会变得更加危险。

就像埃隆·马斯克所说的,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但是特斯拉以及特斯拉中国已经做得够好了,只是大环境实在太差劲了。

那么对于大部分远不如特斯拉优秀的企业来说,面对国内市场内卷化,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