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娱乐热门话题仍围着“流量偶像”争议打转。正播出的综艺《演员请就位》中,对于流量明星和演技派谁更有资格获得代表演技最高评级的“S卡”,不仅节目里嘉宾导演“吵”上了,网络上普通观众和偶像粉丝也争论不休。几乎同期,接连有流量偶像因父母被曝出债务信用危机,不但令自己此前“富二代”的人设崩塌,更因缺少担当作为遭遇公众质疑。人们惊觉,自日韩“引进”偶像经济模式本土化的几年间,平台广告商没有在炮制和使用流量偶像上有所收敛;00后偶像新面孔没有因公众的批评而在专业上有所精进;粉丝更不会因偶像的负面新闻而“脱粉”回归理性。种种现象都指向了——“流量偶像”及其背后的一整套畸形商业生态,正在成为“全民公敌”。
《演员请就位》打的是比拼演技的招牌,可实际播出中,甭管有潜力的还是有实力的,统统让位于有流量的。先是经纪人通过所谓“市场评级”,给实力演员甚至拿过专业奖项、有代表作的演员低分。紧接着,陈凯歌、赵薇和郭敬明等评委嘴上盛赞演技派,转头却把晋级和合作的“邀请函”递给了新人偶像。哪怕有尔冬升在节目开播时对着偶像的“七寸”一通狠批,戳中行业痛点,可随着节目的进行,观众很快发现这不过是节目欲扬先抑的“套路”。哪怕男团出身的偶像演技糟糕,遭遇“群嘲”,也丝毫不妨碍导演凭借“有进步”“我想合作”一路绿灯。
另两位分属国内知名偶像经纪公司的00后凭借参加《偶像练习生》《明日之子》出道,收获大批粉丝和曝光机会,综艺代言接到手软,身价一飞冲天。然而眼下,他们的商人父母却被曝出债务危机。尽管不是本人的负面行为,但联系两位偶像过去曝光甚至刻意展示的光鲜行头、不痛不痒的道歉、少部分粉丝不辨是非的竭力维护,以及所在经纪公司撇清关系甚至警告受害者的声明,甚至在争议尚无定论之前,偶像露脸的综艺丝毫不受影响正常播出,公众很难不对其心生恶感。
从前年轻艺人走红,即便实力不及资深演员,但至少都是靠一部“出圈”代表作获得知名度。如果遭到非议,他们多数会选择通过角色转型和业务锤炼,努力赢得更多专业认可。坐在《演员请就位》导演席的尔冬升和赵薇便是如此范例。而如今,“流量偶像”的成长路径往往是凭借经纪公司的速成包装,与平台达成合作协议,便轻易“空降”各种综艺、影视作品,坐拥大量商业资源。但凡有普通网友提出质疑或不满,粉丝便一拥而上,用大量“彩虹屁”淹没真实声音,维持虚假繁荣。而面对高额投入包装而来的偶像,一旦成功出道,只要商业价值没被榨干耗尽,经纪公司选择对一切负面与公众抨击视而不见,反而纵容甚至暗示粉丝“出征”维护偶像,向平台与广告主证明其商业价值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在偶像商业体系里,经纪公司输出偶像,平台提供高密度曝光,粉丝推高流量,广告主利用粉丝消费实现商业变现,这一“闭环”丝毫不受专业评价和舆论影响,反过来,还要一再侵占和吞噬影视、音乐等原本需要专业门槛的资源,挑战公平与规则,也就难怪偶像经济体系与普通公众的对峙愈演愈烈。
“流量偶像”本该是一个中性词汇,成为偶像的少男少女未必不是怀抱美好梦想而付出真心和努力。遗憾的是,一旦沦为疯狂榨取利益的商业模式和无视公平规则的资源分配体系的工具和傀儡,他们就成为承受攻击的“靶子”,每有糟糕表现和负面新闻,往往招致舆论更猛烈的抨击,一时甚至成为“全民公敌”。这份公众对流量偶像日渐累积的不满和逆反情绪,归根结底是对娱乐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的无可奈何。别让“流量偶像”成为“全民公敌”,呼吁粉丝理性追星、约束偶像言行和提升其业务能力,恐怕治标不治本,只有规范经纪公司和平台,从源头遏制这种“暴力”造星,才能让偶像经济回归正途,结束与公众的对峙。(黄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