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华晨汽车、永煤集团及紫光集团等一系列AAA评级的国企违约频发,市场震惊之余,对评级机构评级结果是否公允,也就是评级是否虚高等问题产生了质疑。
这样的质疑,在监管层的检查中,也得到说明。
中国证券业协会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日前发布的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显示,多家评级机构因评级虚高等问题被点名,交易商协会分别对中诚信国际和大公国际进行了约谈。
“我们有自己的评级团队,不会以外部评级作为我们的投资标准。因为一些AAA评级的水分比较大。”一位公募基金固收部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
打分随意、评级虚高
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三季报”近日出炉。
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显示,三季度,评级机构共对89家发行人进行了评级调整,同比增加20.27%。评级调整主要为级别上调,占级别调整次数的六成。分机构来看,大公国际正面调整家数最多,有17家,占其存续家数的3.79%。
进一步来看,在更换评级机构后的评级高于原级别的发行人家数也同比增加,其中大公国际上调家数最多,有13家,占其承做更换评级机构发行人家数的40.63%。
中国证券业协会关注到个别评级机构对发行人主体级别调升的比例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评级虚高等风险隐患;根据《证券资信评级机构执业行为准则》等规定,针对监测到的评级动作滞后等情况,交易商协会分别对中诚信国际和大公国际进行了约谈。
“这(评级虚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一位评级机构人士表示,在2018年债券市场违约率明显上升后,外部评级的公信力已经明显下降。
此外,证监会债券部、有关证监局、沪深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和交易商协会对大公国际等7家评级机构开展2020年联合现场检查工作发现部分合规问题,包括评级规范、评级方法或模型、数据库系统有待完善;评级业务制度执行不到位;评级项目质量控制不足以及评级所需材料不完整,归档资料不齐全等。
比如,大公国际个别项目评级报告使用的评级模型打分表结果和工作底稿中打分表对应项分值不一致;包括大公国际在内的评级机构的个别项目打分后调整存在随意性、上调依据不足或调整考虑不完整等。
通报进一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公开发行主体共计3863家,同比增加191家。从主体级别分布看,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人AA级占比分别为29.58%、23.38%和56.90%;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68.87%、62.62%和31.90%,同比分别上升3.05个、2.42个和2.28个百分点。
外部评级公信力下降
随着债券市场违约率攀升,由评级公司出具的发行人外部评级公信力正在下降。
“AAA的水分是比较大的。你看国外的评级是正态分布,但是国内都集中在AAA为主。实际上我们自己还要评估它是不是正常的AAA。”上述公募基金固收负责人便说。
“最新外部评级AAA的债券中,仅有48%的中债市场隐含评级属于AAA系列。如果把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作为投资者的预期,这说明投资者早已针对外部评级重新评级。此次发生违约的20永煤SCP003,违约前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为AA-。”国信证券固收研究分析表示。
“中债市场隐含评级”是指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综合市场价格信号、发行主体公开信息等因素得出的动态反映市场投资者对债券的信用评价,类似于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得出来的一个评级体系,可以看做是投资者对相关债券信用评级的一个预期。
和外部评级体系相比,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体系的评级相对较低,平均低1~2个评级级别。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应海峰此前在一个论坛上也表示,传统的评级产品在揭示风险时,存在预判性和及时性不足的问题,这与市场和投资人的要求相去甚远。
“这些外部机构评级我们也会看,只不过要进行筛选,并不是一味按照他们说的标准来。总体来看,就是在2018年之后,在信用债投资方面,我们一直比较小心,持仓基本都是AAA评级。到2019年,也加了一些比较好的AA+的主体。”一位券商资管信用债人士称。
8月7日,证监会发布《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取消强制评级。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评级行业受到冲击也将不可避免,中国评级行业很有可能由此加速洗牌。